1. 标题概览
这首词属于词牌名《蓦山溪》,是一首婉约派的词,又名《杏花天》《广寒香》。
2. 正文
《蓦山溪》的上一句是“杏花疏影里”,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朝的晏殊。
这首词的全文是:
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。
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
知否,知否?
应是绿肥红瘦。
这首词的大意是:在杏花疏影中,我吹笛到天明,向卷帘人询问海棠花的情况,却得知海棠花依旧盛开。我知道,海棠花虽然依旧盛开,但已经不是当初的绿意盎然、红艳似火了。
这首词通过对杏花和海棠花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、岁月变迁的感慨。
3. 赏析
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杏花和海棠花的描写,营造了一种凄凉、萧瑟的氛围。
“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”两句,写作者在杏花疏影中吹笛到天明,营造了一种孤寂、凄凉的氛围。
“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”两句,写作者询问卷帘人海棠花的情况,却得知海棠花依旧盛开,但已经不是当初的绿意盎然、红艳似火了,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、萧瑟的氛围。
这首词的下片通过对时光流逝、岁月变迁的感慨,抒发了作者对人生、对生命的感悟。
“知否,知否?”两句,作者自问自答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、岁月变迁的感慨。
“应是绿肥红瘦”一句,写出了海棠花虽然依旧盛开,但已经不是当初的绿意盎然、红艳似火了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、对生命的感悟。
这首词通过对杏花和海棠花的描写,以及对时光流逝、岁月变迁的感慨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、对生命的思考。
4. 创作背景
《蓦山溪》是晏殊在景祐二年(1035年)贬谪到抚州时所作。
晏殊在抚州时,仕途失意,生活困顿。这首词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。
5. 作者简介
晏殊(991年-1055年),字同叔,号小山,抚州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)人。
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于景德四年(1007年)进士及第,累官至宰相。晏殊在政治上主张改革,在文学上主张复古。他的诗文清丽婉约,有“晏元献体”之称。
晏殊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,其中《蓦山溪》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。
这首词通过对杏花和海棠花的描写,以及对时光流逝、岁月变迁的感慨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、对生命的思考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76719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2025-10-20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