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,这是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,历来被人们传颂,但诗词的作者是谁,可能很少有人知道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安石的《登飞来峰》,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诗歌。这首诗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登飞来峰时所看到的壮丽景色,并借景抒情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。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抚州临川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)人,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王安石幼年聪颖,博览群书,且深受司马光当时提出的“新学”影响,“能文敏于事,深于经济,留心时务,号洞神明”。
自幼饱读经书,熟读孔孟文章,诗词文俱佳,擅长行书。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进士,历任淮南转运使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、常州知州、提点广东刑狱兼广南东路安抚使、三司使、参知政事等职。熙宁二年(1069年)任宰相,推行新法,史称“熙宁变法”。变法期间,王安石锐意改革,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但同时也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。熙宁九年(1076年),王安石罢相,退居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。熙宁十年(1077年)再拜相,续行新法,但不久再次罢相,退居江宁(今江苏南京),建别墅于钟山,世称“半山园”。元祐元年(1086年)卒于江宁,享年六十六岁,谥号“文”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飞来峰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这首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,但意境深远。诗歌的第一句,诗人点明了登高望远的目的是为了开阔视野,领略壮美的景色。第二句,诗人具体描写了飞来峰上的千寻塔,以及从塔上看到的壮丽景色。第三句,诗人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,勇于攀登的精神。第四句,诗人点明了登高的意义,在于更高的高度看待世界,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。
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,这句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广为传颂,在书法艺术上也颇受青睐。历代书法家都曾留下过精彩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书法作品,这些作品既有气势磅礴的草书,也有端庄秀丽的楷书,还有细腻工整的行书,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书法家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造诣。
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,这句诗词不仅在文学和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,在哲学和人生境界上也具有很深刻的意义。这句诗词告诉我们,想要开阔视野,领略更美的景色,就必须勇于攀登,不断向上。在人生的道路上,也是如此,只有不断地努力攀登,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,获得更广阔的视野,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77871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5-10-26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04-21im
2025-04-20im
2025-04-20im
2025-04-20im
2025-04-19im
2024-03-04im
2025-04-20im
2025-04-20im
2025-04-20im
2025-04-21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