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歌头古诗:宋词经典中的华彩篇章

作者:im 时间:2024年03月15日 阅读:47 评论:0

  一、水调歌头概述

水调歌头古诗:宋词经典中的华彩篇章

  水调歌头是宋词的常用词牌名,因其词调歌头中叠唱了两句“明月几时有”,故得名。水调歌头共有六个曲牌,其中最有名的是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和李清照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夜》。这两首词均以水调歌头的曲调填词,但风格迥异,各具特色。

  二、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赏析

  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创作于中秋节,是词人羁旅于黄州时所作。全词以「明月」为线索,以中秋之夜的明月为背景,表达了词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  1. 起笔开阔,气势恢宏

  开头两句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气势恢宏,阔大磅礴。词人以独具匠心的视角,将视线投向浩瀚的夜空,以一种叩问苍穹的姿态,发出了对明月由来已久的感慨。

  2. 描绘中秋月色,寄托思乡之情

  词人以生动的笔触,描绘出中秋月色的皎洁明亮,并借此寄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。词中写道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这句词朴实无华,却饱含着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。

  3. 哲理思辨,感叹人生无常

  下阕词人从赏月思人转入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辨。词中写道:“此事古难全,但愿人长久。”这句词道出了人生不如意的遗憾,以及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4. 结尾升华主题,寄托美好祝愿

  结尾两句词人将视线拉回现实,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祝愿。词中写道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这句词既表达了词人对团圆的渴望,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。

  三、《水调歌头·明月夜》赏析

  李清照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夜》创作于靖康之变后,是词人在流亡途中所作。全词以「明月」为线索,以中秋之夜的明月为背景,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  1. 起笔精妙,意境幽深

  开头两句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敲门。”以「惊鹊」和「敲门」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,写出了词人孤寂落寞的心境。

  2. 层层铺垫,刻画思乡之情

  词中层层铺垫,刻画出了词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词中写道:“知否,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。”这句词看似在询问花枝的肥瘦,实则是在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思念。

  3. 梦境描写,寄托希望

  下阕词人通过梦境的描写,寄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。词中写道:“试问卷帘人,卻道海棠依旧。”这句词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牵挂。

  4. 结尾回应起笔,深化主题

  结尾两句词人回应了起笔,深化了主题。词中写道: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”这句词道出了词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深切之情。

  四、结语

  水调歌头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,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和李清照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夜》均是传世名篇。这两首词以「明月」为线索,以中秋之夜的明月为背景,分别表达了词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标签: 当代戏剧艺术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78133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