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民间传说

夜归鹿门歌:百丈清泉流日夜,半山明月伴归程

作者:im 时间:2024年03月24日 阅读:62 评论:0

   1. 古诗正文

夜归鹿门歌:百丈清泉流日夜,半山明月伴归程

  鹿门歌

  唐代:孟浩然

 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

  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
  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。

  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

  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
  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

  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
  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

  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?”

   2. 古诗注释

  1. 鹿门:地名,在今湖南省衡阳市鹿门镇。

  2. 陋室:简陋的房屋。

  3. 斯是:这个就是。

  4. 吾:我。

  5. 德馨:品德美好

  6. 苔痕:苔藓的痕迹。

  7. 帘青:帘子的颜色是青色的。

  8. 谈笑:谈论和欢笑。

  9. 鸿儒:博学多识的儒者。

  10. 白丁:没有功名的人。

  11. 素琴:没有彩绘的琴。

  12. 金经:佛教经典。

  13. 南阳诸葛庐:指诸葛亮的茅庐。

  14. 西蜀子云亭:指扬雄的亭子。

  15. 子云:扬雄的字。

  16. 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?”: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,意思是孔子说:“哪里简陋呢?”

   3. 古诗赏析

  《夜归鹿门歌》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,是一首田园诗。诗中,孟浩然描绘了鹿门山的美景,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
 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了鹿门山的名气所在,不在于山高水深,而在于有仙人和龙的传说。这两句诗点出了鹿门山的特色,也为下文对鹿门山的描写作了铺垫。

  接下来的四句诗描写了鹿门山的景色。诗人用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”两句诗描绘了鹿门山的幽静和秀美。这两句诗中的“苔痕”和“草色”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,但诗人却用它们来形容鹿门山的景色,可见鹿门山的环境是多么的幽静和秀美。

  诗的第五、六句诗描写了鹿门山的人文环境。诗人用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两句诗来形容鹿门山的人文环境之好。这两句诗中的“鸿儒”和“白丁”都是指人,鸿儒是指博学多识的人,白丁是指没有功名的人。诗人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鹿门山的人文环境之好,可见鹿门山是一个很适合居住的地方。

  诗的第七、八句诗描写了鹿门山的生活环境。诗人用“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”两句诗来形容鹿门山的生活环境之好。这两句诗中的“素琴”和“金经”都是指乐器和书籍,素琴是指没有彩绘的琴,金经是指佛教经典。诗人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鹿门山的生活环境之好,可见鹿门山是一个很适合读书和修身养性的地方。

  诗的最后三句诗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。诗人用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‘何陋之有?’”三句诗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。这两句诗中的“南阳诸葛庐”和“西蜀子云亭”都是指隐居的地方,诸葛庐是诸葛亮的茅庐,子云亭是扬雄的亭子。诗人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,可见诗人是很嚮往隐居生活的。

   4. 古诗意境

  《夜归鹿门歌》是一首田园诗,诗中描绘了鹿门山的美景,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。诗的意境优美,语言清新自然,读来令人心旷神怡。

  诗中,诗人用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”两句诗来形容鹿门山的幽静和秀美,这两句诗中的“苔痕”和“草色”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,但诗人却用它们来形容鹿门山的景色,可见鹿门山的环境是多么的幽静和秀美。

  诗中,诗人用“孔子云:‘何陋之有?’”一句诗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。这句话中的“陋”是指简陋,“何陋之有”是指哪里简陋呢?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,可见诗人是很嚮往隐居生活的。

   5. 作者简介

  孟浩然(689-740),唐代诗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,襄阳(今属湖北)人。开元进士,曾任过地方官,后隐居鹿门山。其诗清淡自然,不事雕琢,风格与王维相似。有《孟浩然集》传世。

标签: 民间传说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78464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