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引言

校人烹鱼,是一则源自古代的渔夫传说。传说中,有个叫校人的渔夫,某天他捕到一条大鱼,准备回家煮来吃,但没想到,当他把鱼放在锅里煮时,鱼竟然突然跳了出来,并开口说话。
2. 典故出处
校人烹鱼最早出自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九六“鱼说”一文:
> 校人,魏郡人也。业渔。常于漳水得一鱼,腹下有字云:“吾乃河伯神君也,放我,当相报。”校人不之信,置之釜中,鱼踊出,言语如初。校人惊怖,置之水中。期年,复于旧所见之,遂收置家中养之。
校人烹鱼的典故说明了,万物皆有灵性,我们应该敬畏自然,保护环境。
3. 相关诗词
(1)《校人烹鱼》
宋代·释惠洪
校人未踏晚秋霜,打鱼已满载满筐。
忽然跃出一大鱼,尽把身躯动鳞光。
水浪轻波随跳跃,鱼身连语乱嗡嗡。
惊得渔人张大口,速将大鱼放湖中。
(2)《烹鱼》
唐代·杜牧
借问烹鱼煮豆,世间何物最鲜?
明月边,江水冷,霜天影瘦,天似霰。
贪得他乡一碗饭,古来唯有一死耳。
人生有酒须当醉,一滴何以济饥渴?
(3)《题唐伯虎烹鱼图》
清代·张际亮
翠竹叶,绿杨风,一泓澄碧映渔翁。
逆鳞不犯渔人网,安放鱼腹报恩功。
4. 诗词赏析
第一首诗《校人烹鱼》通过对校人烹鱼这一典故的描述,赞扬了校人的善良和仁慈。诗人通过校人的故事告诉我们,做人一定要心存善念,对一切生灵都要有怜悯之心。
第二首诗《烹鱼》是一首讽刺诗,诗人通过对烹鱼这一日常生活的描写,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、只顾眼前利益的人。诗人认为,人生在世,应该有远大的抱负,不应只贪图一时的享乐。
第三首诗《题唐伯虎烹鱼图》是一首咏物诗,诗人通过对唐伯虎烹鱼图的赞美,表达了自己对唐伯虎的仰慕之情。诗人认为,唐伯虎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,他的绘画作品也充满了灵性。
5. 结语
校人烹鱼的传说和相关的诗词,不仅告诉我们万物皆有灵性,我们应该敬畏自然,保护环境,也告诉我们,做人一定要心存善念,对一切生灵都要有怜悯之心。
值得一提的是,校人烹鱼这一典故,也被后世称为“校人烹鱼之恩”、“河伯还恩”或“鱼报恩”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78660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