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题解

发表于唐贞观十九年(公元645年),当时杜甫还是14岁。他还没有南下漫游,还住在洛阳。因为母亲早亡,他只好借住在一位表叔的家里。这一年秋末,一场大暴风雨袭击了洛阳。表叔的茅屋经不住大风的吹打,眼看就要倒塌了,杜甫心里非常害怕,就跑出去躲在庙里。
二、原文
四面楚歌大江流,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
三、注释
1. 楚歌: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时,四面楚歌,
2. 大江流:比喻生命流逝。
3. 安能:怎么能。
4. 摧眉折腰事权贵:形容一个人为了讨好权贵而低声下气。
5. 使我不得开心颜:使我不能快乐。
四、赏析
这首诗是杜甫在14岁时所写,是他的早年作品,但已表现出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积极思考。诗的开头两句,“四面楚歌大江流,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”,写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。诗人将自己比喻成西楚霸王项羽,项羽兵败垓下时,四面楚歌,自刎乌江,以示不屈。诗人用这个典故,表达了自己不向权贵屈服的决心。
诗的第三句,“使我不得开心颜”,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。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,从小就看到官场的黑暗,对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的人深感厌恶。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,可以纵情山水,可以抒发情感,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这首诗语言简练,感情真挚,形象生动,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是杜甫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。
五、创作背景
这首诗创作于唐贞观十九年(公元645年)。当时,杜甫14岁,家住洛阳。这一年秋末,一场大暴风雨袭击了洛阳,杜甫的表叔家的茅屋被毁,杜甫 вынужден was forced to take refuge in a temple.
六、写作特点
1. 语言简练,感情真挚。诗人用简洁、凝练的语言,表达了自己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和对官场的厌恶,感情真挚,感人肺腑。
2. 形象生动,蕴含哲理。诗人通过生动、形象的比喻,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到位,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发人深思。
七、评价
这首诗是杜甫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,语言简练,感情真挚,形象生动,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诗人通过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和对官场的厌恶,表达了不向权贵屈服的决心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,发人深思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80283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5-04-17im
2025-04-17im
2023-06-21im
2025-04-18im
2025-05-02im
2025-04-21im
2023-06-06im
2023-05-25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