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苏轼简介

苏轼,字子瞻、和仲,号东坡居士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。他的诗词豪放、热情、奔放、旷达、洒脱,被誉为“苏辛词”。苏轼的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,被后人称为“豪放派”词人。
二、定风波创作背景
定风波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(1079年)四月,在黄州任上所作。当时,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。在黄州,苏轼虽然远离了朝廷的政治中心,但他的心却始终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。定风波这首词就是苏轼在黄州期间所作,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的豪迈。
三、定风波赏析
定风波这首词共三首,前两首写景,第三首抒怀。第一首描绘了黄州的自然风光,词中用了许多夸张的修辞手法,把黄州的山水写得十分壮丽雄伟。第二首写诗人在黄州的处境,词中用了许多比喻的修辞手法,把他在黄州的生活写得十分艰苦。第三首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的豪迈。
1、写景抒情
首句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”以反问句表达了诗人不惧怕风雨的豪迈气概。面对狂风骤雨,诗人泰然自若,甚至还想要歌唱和行走。这种从容淡定、任凭风雨的旷达胸襟,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、洒脱的性格。
2、忧国忧民
第二句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诗人以轻松的语气表达了他不畏风雨、不畏艰险的决心。他拄着竹杖,穿着草鞋,纵然马匹再快也比不上他的脚步。他淡然地面对着风雨,即使一蓑轻烟和一生的风雨相伴,他也无所谓。诗人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他坚定的意志和豪迈的气概,体现了积极乐观、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。
3、关心民生
第三句“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”转入对景写意。春风略带寒意,吹醒了诗人的酒醉。诗人感到一丝寒意,但他抬头望去,却发现山头斜照依旧温暖。这种寒意与暖意的交织,正是诗人内心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的写照。
4、保家卫国
末句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诗人此时或许已经回到家中,回望来时的风雨交加、萧瑟凄凉之处,不禁感慨万千。他明白,无论风雨晴天,他都将一往无前,保家卫国。
四、总结
定风波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期间的代表作之一。这首词豪放、热情、奔放、旷达、洒脱,体现了苏轼乐观、旷达的人生态度。词中用的许多夸张的修辞手法,把黄州的山水写得十分壮丽雄伟。诗人把风雨比作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,表达了他积极乐观、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80400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04-28im
2024-02-27im
2025-04-21im
2024-01-17im
2025-04-20im
2024-03-06im
2025-04-29im
2025-01-15im
2025-04-18im
2025-02-14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