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背景介绍

“报任安书”是诸葛亮在刘备取得益州后,向刘备上的第一份奏章,也是诸葛亮一生中最重要的奏章之一。这封奏章写于公元221年,是诸葛亮向刘备陈述自己治国安邦的思想和主张,并表达自己决心为蜀汉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忠心。
2. 关于作者
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。诸葛亮少年时就胸怀大志,立志辅佐明主,平定天下。他曾隐居隆中,自比管仲、乐毅,等待时机出山。公元207年,刘备三顾茅庐,请诸葛亮出山相助。诸葛亮欣然应允,出山辅佐刘备。
3. 奏章内容
“报任安书”分为三个部分:
第一部分,诸葛亮首先向刘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。他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,并表示自己将不辜负刘备的重托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
第二部分,诸葛亮陈述了自己治国安邦的思想和主张。他认为,治国安邦之道,在于德治与法治相结合,恩威并施,赏罚分明。他还提出了“无为而治”的思想,主张顺应自然规律,不要人为地干预社会发展。
第三部分,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决心为蜀汉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忠心。他表示,自己将以天下为己任,夙夜在公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。
4. 奏章意义
“报任安书”是诸葛亮一生中最重要的奏章之一,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忠心。这封奏章对诸葛亮后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5. 奏章翻译
臣亮言:先帝创业未半,而中道崩殂。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卫之臣,不懈于内;忠志之士,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;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勿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,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得裨补阙漏,有助于陛下。
凡事如是,难可悉数。臣不胜受恩感激。今当远离临帝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6. 结语
“报任安书”是一篇情真意切、感人肺腑的奏章,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忠心。这封奏章对诸葛亮后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81532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3-06-06im
2023-06-18im
2025-04-17im
2025-04-18im
2023-05-27im
2023-10-07im
2025-04-17im
2023-05-26im
2023-06-09im
2023-06-13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