吟猿抱树情深切,惟有孤月共耳闻

作者:im 时间:2024年10月08日 阅读:129 评论:6

   起笔山间鸣猿声,诗情画意入画中

吟猿抱树情深切,惟有孤月共耳闻

  诗词于中华文化中,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,每首诗词,皆为历史的载体,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。而吟猿抱树的意境,更是诗词文化中一幅生动绝妙之画境。

  1. 猿鸣山野,天籁之音撼心扉

  吟猿抱树,最初见之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《临洞庭》。其中,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”以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之句,为洞庭之景,做铺垫,随即抒发个人抱负情怀,最终以吟猿之声入诗,使诗歌之意境更显高妙。

  2. 明月清风,孤猿悲鸣寄乡情

  杜甫在《月夜》中有云: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”此诗即为杜甫在迁居他乡后,思念妻儿而作,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,以孤猿悲鸣的意境,与自己怀念家园的心情相衬托,抒发思乡之情。

  3. 李白笔下,吟猿空山赋幽韵

  李白在《幽州胡马客歌》中写道: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相去万余里,各在天一涯。”诗中,李白运用夸张的想象,将胡马与巢南枝的鸟儿进行对比,写出胡汉两族之间无法逾越的沟壑,而吟猿之声,则在此种背景下,更添几分悲凉之意。

  4. 孤身游子,吟猿声声愁无尽

  王维在《杂诗》中说道:“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”此诗即以吟猿之声,来抒发诗人游子羁旅之愁,孤身在外,只有吟猿之声,陪伴左右。

  5. 白居易笔下,吟猿成诗韵味长

  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,以吟猿之声,来衬托琵琶的清脆动听。诗中写道:“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。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。忽闻水上琵琶声,主人忘归客不发。”吟猿之声,为诗歌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,使诗歌意境更添几分幽怨。

   结语:吟猿抱树,诗情画意入画中

  吟猿抱树,作为诗词文化中常见的意境,为诗歌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。无论是孟浩然、杜甫,还是李白、王维、白居易,皆以吟猿之声,来抒发个人怀抱,或思念亲人,或孤身游子之愁,或对琵琶的赞美,皆为诗词文化增添了光彩。

标签: 当代小说艺术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82262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