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古以来,人们就对“公”的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论述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提出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的思想,主张以“公”为核心价值观,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。本文将对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的思想进行概览和分析,以深入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。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80章中提出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的思想,意指大道运行,天下万物和谐共存,天下人民共同拥有和享用天下之物。这一思想主张打破私有制和阶级压迫,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。
老子认为,大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,它超越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,是永恒和无限的。大道运行无私,不偏不倚,不为己利,不为私欲,以“公”为核心价值观,以平等、公正、和谐为原则,以天下大同为理想。
老子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。它强调了“公”的价值,主张以“公”为核心价值观,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,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。同时,这一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成为儒家、道家等思想流派的思想根源之一。
老子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的思想,不仅是一种理想,也是一种现实,它是一种美好的追求,也是一种可以实现的境界。我们要学习老子的思想精髓,以“公”为核心价值观,以平等、公正、和谐为原则,共同努力,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。
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
大道: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。天下为公:指天下万物和谐共存,天下人民共同享有天下之物。选贤与能:选拔贤能之人,委以重任。讲信修睦:讲求信义,修养道德,和睦相处。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:指打破私有制,实现天下大同。使老有所终:使老年人安享晚年。壮有所用:使壮年人有所施展才能。幼有所长:使儿童得到抚养和教育。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:指国家抚养贫困、残疾、孤寡老人。男有分,女有归:男女平等,各得其所。货恶其弃于地也:指不应该让财富积攒于手中,而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。力恶其不出于身也:指不应该让力量积攒于己身,而应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谋闭而不兴:指阴谋诡计不能得逞。盗窃乱贼而不作:指盗窃、叛乱、作乱等行为不发生。外户而不闭:指天下太平,家家户户门户不闭。是谓大同:指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。
大道运行,天下万物和谐共存,天下人民共同拥有和享用天下之物。选拔贤能之人,委以重任。讲求信义,修养道德,和睦相处。所以人们不只亲爱自己的父母,也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,使老年人安享晚年,壮年人有所施展才能,儿童得到抚养和教育,贫困、残疾、孤寡老人得到国家抚养。使男人有职业,女人有归宿。商品贵在流通,不必将其积攒于手中。力量贵在发挥,不必为自己一人享用。这样,阴谋诡计就不能得逞,盗窃、叛乱、作乱等行为不发生。所以,家家户户门户不闭,这就是大同的理想境界。
大道运行,天下万物和谐共存,天下人民共同享有和享用天下之物。选拔贤能之人,委以重任。讲求信义,修养道德,和睦相处。所以人们不只亲爱自己的父母,也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,使老年人安享晚年,壮年人有所施展才能,儿童得到抚养和教育,贫困、残疾、孤寡老人得到国家抚养。使男人有职业,女人有归宿。商品贵在流通,不必将其积攒于手中。力量贵在发挥,不必为自己一人享用。这样,阴谋诡计就不能得逞,盗窃、叛乱、作乱等行为不发生。所以,家家户户门户不闭,这就是大同的理想境界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82347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5-11-04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4-01-19im
2024-01-16im
2024-02-27im
2024-02-29im
2024-02-10im
2024-02-27im
2024-02-28im
2024-01-16im
2024-02-27im
2024-01-13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