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诗人杜甫

1. 一代诗圣
杜甫,字子美,号少陵野老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并称为“李杜”。他出生于河南巩县,自幼聪颖,博览群书,14岁便开始作诗。杜甫一生坎坷,饱经忧患,但他始终热爱祖国,忧国忧民,并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疾苦。
2. 登高,名篇佳作
《登高》是杜甫最著名的诗篇之一,也是诗词网中的绝美篇章。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(755年)秋天,当时杜甫正在奉节县任县尉。这年夏天,安史之乱爆发,杜甫流亡到四川各地。秋天,他登上了奉节县城外的一座山峰,俯瞰秋日之下的江山,写下了这首诗。
二、登高,诗歌分析
1. 诗歌背景
“风急天高,猿啸哀,渚清沙白,鸟飞回。”诗歌一开始,杜甫就描绘了一幅萧瑟、荒凉的秋日之景。北风呼啸,天高云淡,猿猴在山林中哀鸣,江渚边上清澈见底,沙滩洁白无瑕,秋鸟飞过留下声声鸣叫。这幅图景不仅渲染了萧索的氛围,也为下文抒发诗人羁旅愁思的情感奠定了基调。
2. 诗歌情感
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诗歌的第二联可谓是经典名句。诗人站在高处,俯瞰大地。他看到无边无际的树木正在萧萧地飘落,江水滚滚而来,永不停歇。这两个意象不仅象征着时序的轮回,也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飘零。秋日之景,勾起了诗人羁旅愁思的情感。
3. 诗歌意境
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”诗歌的第三联,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。他感叹自己经常客居异乡,饱尝秋日之悲;他还感叹自己多病缠身,如今只能独自登台。全诗以“悲秋”和“独登台”两个意象,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意境,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秋日之景的感伤。
三、登高,诗词网的绝美篇章
《登高》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巅峰之作,也是诗词网中的绝美篇章。这首诗语言精炼,形象生动,感情真挚,意境深远,被誉为“千古七律第一”。《登高》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,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。至今为止,它的艺术价值仍被诗词网的爱好者们所称道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82518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5-11-02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01-16im
2024-03-03im
2025-04-22im
2025-04-27im
2024-03-04im
2025-04-23im
2024-03-27im
2024-03-02im
2025-04-27im
2024-03-07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