傀儡,是古代表演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。在表演中,人们利用木偶或布偶等物制造出具有人形和动作功能的模型,借助手指、线索或杆子来操纵它们的动作。傀儡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描绘,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古代诗句中形容傀儡的情景。
“生前总笑颜如花,别后相思千万遍。
一世妆成傀儡,空悲切。”
这是唐代元稹的《凌波不避轮》中的诗句,他在诗中写到了一个女子因怨恨而死,死后她魂魄乘虚而入,化为一个傀儡,回到了她生前所在的宫廷。这句诗直接将傀儡比喻为一个人的衣饰妆容未脱落下来的残存,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这个女子生前的富贵和悲恨情感。
“一日果下平桥头,抬头已低人影侑。
野鸭双双傀儡样,好似行云不受愁。”
这是唐代白居易的诗句,他写了一个少年到外游玩的情景。诗中描绘了两只野鸭低头走路的样子,让人想起了傀儡的形象。在这里,傀儡成为了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存在,与野鸭联系在一起,展现了生动的画面感。
“逢庙必登之池楼,登高顶鹤良可忧。
乍近湖山动傀儡,漫离尘世入蓬蒿。”
这是唐代韩愈的诗句,他在诗中描述了他春日散步时所见的景色。诗中有一句“动傀儡”,用来形容山间时而出现、时而消失的人影,让人感受到了旅行的意趣和神秘感。同时,这里的傀儡也被赋予了隐匿、躲避和遁入荒野的象征意义,与作者的心境相呼应。
“前面从地狱里出来一个傀儡,满嘴猥亵……”
这是明代冯梦龙的小说《东周列国志》中的描写,虽然它描述的傀儡显然与上述诗句中所展现的美好形象不同,但也能够为我们提供对于傀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多样表现确证。冯梦龙在小说中深入揭示了傀儡的阴森黑暗的一面,把它描绘成一个具有威胁性、恶毒和狂躁的形象,使得傀儡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。
在古代文学中,傀儡不仅是一种纯艺术表演形式,也是作者丰富想象的产物和文学形象的表现,这些诗句里所体现的美好、神秘或阴恶的气质,都充分表现了古代文学艺术的多彩性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8322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5-05-26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