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民间传说

一曲中秋月圆情,水调歌头寄相思

作者:im 时间:2024年10月31日 阅读:120 评论:0

   一、中秋将至,月照诗魂

一曲中秋月圆情,水调歌头寄相思

  1. 中秋将至,一轮明月当空,皎洁的月光洒满人间,仿佛一首诗,一首动听的歌。在这个美好的夜晚,人们赏月、饮酒、吟诗,共度佳节。

  2. 水调歌头,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词,也是中秋节的经典名篇。这首词将中秋之夜的景色与诗人的思想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。

   二、词牌由来:小序抒情

  1. 水调歌头,词牌名。此调唐人所制,原名《霓裳中序第一》,因有“霓裳中序第一”之句得名。唐教坊曲,后用为词牌。

  2. 小序: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

   丙辰年中秋之夜,苏轼与友人彻夜欢饮,至深夜醉倒,醒来后作此词,并思念远在黄州的弟弟苏辙。

   三、词义解析:诉说情感

  1.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
   这四句是词的起笔,也是全词的精华。苏轼从“中秋明月”入手,问明月几时才有?然后想象自己乘风飞向月亮,却担心琼楼玉宇太高,寒冷难耐。最后,他得出结论:还是在地上与家人团聚,在月下起舞更好。

  2.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   这四句是词的后半部分,苏轼从“月照无眠”写起,抒发了对家人的思念。他责怪月亮为什么总是在离别时才圆满,并感叹人生无常,悲欢离合,此事古难全。最后,他希望家人能够平安健康,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明月之夜。

   四、写作手法:烘托气氛

  1. 对比:苏轼在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将天上与人间、月亮与人生进行对比,突出月亮的圆满与人生的无常。

  2. 想象:苏轼在词中想象自己乘风飞向月亮,并想象琼楼玉宇的寒冷难耐,为词增添了一份虚幻色彩。

  3. 抒情:苏轼在词中抒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,感情真挚,感人肺腑。

   五、词境意蕴:彰显情怀

  1. 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佳节的颂歌,也是一首人生哲理的咏叹调。苏轼在词中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。

  2. 这首词意境深远,耐人寻味。它不仅是一首中秋节的经典名篇,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。

标签: 民间传说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83708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