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商隐的马嵬怎么读,一首诗的多重解读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4月18日 阅读:48 评论:0

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,李商隐以其深沉含蓄、朦胧多义的诗风独树一帜,他的《马嵬》一诗,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背景,通过精妙的艺术手法,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,这首诗究竟该如何解读?它仅仅是咏史怀古之作,还是隐含了更深层的政治隐喻或个人情感?本文将从诗歌文本、历史背景、艺术手法及多元解读四个维度,深入探讨《马嵬》的丰富意蕴。

李商隐的马嵬怎么读,一首诗的多重解读

一、《马嵬》的文本解析

我们需要明确《马嵬》的读音,马嵬(wéi),即马嵬驿,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,是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赐死的地方,李商隐的《马嵬》共有两首,其中第二首更为著名,全文如下:

>《马嵬》(其二)

> 海外徒闻更九州,他生未卜此生休。

> 空闻虎旅传宵柝,无复鸡人报晓筹。

> 此日六军同驻马,当时七夕笑牵牛。

> 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

**1. 诗句逐句解读

“海外徒闻更九州,他生未卜此生休。”

首联借用《史记》中“海外有九州”的典故,讽刺唐玄宗曾听方士言杨贵妃魂魄居于海外仙山,但“他生”渺茫,“此生”已断,暗示玄宗的痴妄与现实的残酷。

“空闻虎旅传宵柝,无复鸡人报晓筹。”

颔联对比昔日长安宫中的安逸(“鸡人报晓”)与马嵬驿的紧张(“虎旅宵柝”),突出玄宗流亡途中的凄凉。

“此日六军同驻马,当时七夕笑牵牛。”

颈联以“六军驻马”逼死杨贵妃的惨剧,反衬当年七夕玄宗与贵妃“笑牵牛”的恩爱,形成强烈反差。

“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”

尾联直指玄宗虽贵为天子四十余年(“四纪”),却无法保全爱人,反不如普通百姓(“卢家莫愁”)能长相厮守。

**2. 诗歌结构特点

全诗采用对比手法,将昔日的荣华与今日的落魄、生前的誓言与死后的凄凉交织在一起,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,李商隐善用典故,使诗歌意蕴更加深邃。

二、历史背景:马嵬之变的文学书写

《马嵬》的创作背景是唐代安史之乱中的“马嵬驿兵变”,天宝十五载(756年),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,随行将士愤于杨国忠祸国,发动兵变,诛杀杨国忠,并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,这一事件成为唐代乃至后世文学的重要题材,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、杜牧的《过华清宫》等均曾涉及。

李商隐的独特之处在于,他并未像白居易那样渲染爱情的凄美,而是以冷峻的笔调揭示帝王的无力与历史的无情,诗中“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”一句,直接质疑了皇权的神圣性,暗含对晚唐政治腐败的讽刺。

三、艺术手法:李商隐的朦胧诗风

李商隐的诗以“隐晦深婉”著称,《马嵬》亦不例外,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:

**1. 对比与反衬

- 时间对比:昔日的七夕盟誓 vs 今日的马嵬惨剧。

- 空间对比:长安宫廷的繁华 vs 流亡途中的狼狈。

- 身份对比:天子的至高权力 vs 普通百姓的平凡幸福。

**2. 典故的巧妙运用

- “海外九州”典出《史记·封禅书》,暗指玄宗的痴心妄想。

- “卢家莫愁”典出南朝乐府,以平民女子的安稳反衬贵妃的悲剧。

**3. 语言的含蓄多义

“他生未卜此生休”既可理解为玄宗与贵妃的缘分已尽,也可引申为人生无常的普遍哲理,这种多义性使诗歌具有更广阔的解读空间。

四、多元解读:政治隐喻与个人寄托

《马嵬》的意蕴远不止于咏史,不同读者可从中读出不同的层次:

**1. 政治讽喻说

晚唐政局动荡,宦官专权,藩镇割据,李商隐可能借玄宗暗讽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,以致国家衰败。

**2. 爱情悲剧说

诗歌表面写玄宗与贵妃,实则寄托了李商隐对自身爱情坎坷的感慨,他与妻子王氏感情深厚,但聚少离多,王氏早逝,诗中“他生未卜此生休”或许隐含对亡妻的哀思。

**3. 人生虚无说

李商隐深受佛教影响,诗中“此生休”“笑牵牛”等句,可能表达了对人生虚幻、繁华易逝的哲学思考。

五、如何读懂《马嵬》?

《马嵬》的解读没有标准答案,它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开放性,作为读者,我们可以:

1、知人论世:结合李商隐的生平与晚唐历史背景理解诗意。

2、细读文本:关注诗歌的意象、典故与结构安排。

3、多元思考:不拘泥于单一解读,尝试从政治、爱情、哲学等角度探索。

李商隐的《马嵬》不仅是一首咏史诗,更是一面镜子,照见历史的沧桑、权力的脆弱与人性的复杂,每一次阅读,都可能发现新的意蕴,这正是经典诗歌的永恒价值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4144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