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上一蓑春雨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4月19日 阅读:50 评论:0

江南的春雨,总是来得突然而缠绵,先是天边浮起几片灰云,继而风里便带了湿意,渐渐地,雨丝便斜织下来,密密地罩住了整个江面,那雨不是倾盆而下,也不是疏疏落落,而是不紧不慢地飘洒着,仿佛要这样一直下到地老天荒。

江上一蓑春雨

江上的渔夫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天气,他们披着蓑衣,戴着斗笠,在雨中依然从容地撒网收网,蓑衣是用棕榈叶编成的,经年累月地被雨水浸透,呈现出一种深褐色,远远望去,像是一块移动的礁石,雨水顺着蓑衣的纹路流下,在边缘形成一道水帘,渔夫们的裤脚总是湿的,但他们似乎毫不在意。

我站在岸边的一处凉亭里避雨,望着江上那几叶扁舟,其中一个老渔夫引起了我的注意,他约莫六十来岁,蓑衣已经破旧不堪,有几处露出了里面的粗布衣衫,他的动作很慢,但异常沉稳,每一次撒网都像在完成某种仪式,雨水打在他的斗笠上,发出轻微的"啪啪"声,与江水的"哗哗"声交织在一起。

雨下得更密了,江面上泛起无数细小的涟漪,远处的山峦被雨雾笼罩,只剩下模糊的轮廓,老渔夫的小船在雨幕中时隐时现,如同一幅水墨画中的点缀,我想起小时候祖父常说:"春雨贵如油",这雨水滋润了土地,也养活了江里的鱼虾,更养育了依江而生的人们。

忽然,老渔夫的船向岸边划来,他靠岸后,费力地将一篓鱼拖上岸,我这才注意到他的右腿有些跛,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,他走到凉亭边,摘下斗笠抖了抖水,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,那双眼睛却出奇地明亮。

"年轻人,避雨啊?"他的声音沙哑却温和。

我点点头,问他这么大的雨为什么还要出来打鱼。

他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:"习惯了,这江上的雨,我看了五十多年啦,春雨不冷,反而让鱼更活跃些。"说着,他从鱼篓里挑出两条肥美的鲫鱼,"拿回去煮汤吧,春雨天的江鱼最鲜美。"

我推辞不过,只好接过,鱼身上还带着江水的腥气和雨水的清新,老渔夫又披上那件破旧的蓑衣,准备再次出船,我问他为什么不多休息会儿,他摆摆手:"趁着雨还没停,还能再下一网,我这把老骨头,能动就是福气。"

望着他划船远去的背影,我突然明白了什么,那件蓑衣不仅是一件遮雨的工具,更是一种生活的象征,它破旧却坚韧,就像老渔夫本人,经历了无数风雨却依然挺立,春雨滋润万物,而他们这些江上的人,则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片水域的馈赠。

雨渐渐小了,天边透出一丝光亮,江面上,几艘渔船开始返航,老渔夫的小船也在其中,他的蓑衣在微光中泛着水光,岸边已经有鱼贩子在等候,他们大声交谈着,讨论今天的收成和价钱,生活的气息在雨后的清新中格外鲜活。

我拎着两条鲫鱼往家走,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,路过一片菜地时,看见农人们正忙着趁墒播种,他们有的穿着塑料雨衣,有的干脆淋着雨干活,脸上却都带着期盼的神情,是啊,这江上一蓑春雨,不仅落在了渔夫的蓑衣上,也落在了农人的田地里,落在了整个江南的命脉中。

回到家,母亲见我手中的鱼,笑着说:"今天有口福了。"她熟练地处理着鱼鳞和内脏,我则生火准备煮汤,窗外,雨已经完全停了,屋檐还在滴水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清香。

鱼汤的香味很快充满了整个屋子,我盛了一碗,乳白色的汤面上浮着几粒翠绿的葱花,尝一口,鲜美的滋味立刻在舌尖绽放,那是江水的味道,是春雨的味道,更是生活的味道。

傍晚时分,我再次来到江边,夕阳将西天的云彩染成金红色,江面波光粼粼,早先的雨仿佛从未存在过,只有岸边湿润的泥土和空气中残留的湿气,证明那场雨确实来过,远处,几个渔夫正在修补渔网,他们的蓑衣挂在旁边的架子上晾晒,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。

我突然想起一句古诗:"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"这江上一蓑春雨,不仅是一种景致,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,它教会人们在风雨中坚持,在平凡中寻找意义,在艰辛中体会甘甜。

夜幕降临,江上点点渔火亮起,明天或许还有雨,或许晴朗,但无论天气如何,那些披蓑戴笠的身影依然会出现在江面上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因为他们知道,生活就像这江水,永远向前流淌;而他们,就是这江上最动人的风景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5409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