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闳中肆外"这一成语,出自《礼记·乐记》,原文为"宽裕肉好、顺成和动之音作,而民慈爱;流辟邪散、狄成涤滥之音作,而民淫乱",后经演变形成"闳中肆外"的固定表达,从字面理解,"闳"意为宏大、宽广,"中"指内心,"肆"为舒展、外放,"外"则是外在表现,整体形容一个人内心宽广而外在表现舒展自如,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,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神特质——既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,又有自信从容的外在表现,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,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智慧,对个人修身、文化自信乃至国家形象构建,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。
中华文化中的"胸怀"理念源远流长,孔子"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"的恕道,老子"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"的包容,庄子"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"的宇宙情怀,无不体现着这种精神境界,北宋思想家张载在《西铭》中提出"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",将全人类视为同胞,将万物看作伙伴,展现出惊人的思想宽度,明代王阳明发展心学,主张"心外无物",通过扩展内心来包容世界,这些思想传统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结构——重视内在修养,追求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扩展,中国古人所推崇的"大丈夫"形象,首要标准便是"胸怀天下",如范仲淹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的政治抱负,诸葛亮"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"的人生境界,都是"闳中"的典范表现,这种向内求索、不断扩展精神世界的传统,使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保持了罕见的连续性与稳定性。
与"闳中"相辅相成的是"肆外"的表现方式,中华文化推崇的"肆外"绝非张扬跋扈,而是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,是"诚于中而形于外"的从容展现,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却法度谨严,李白的诗歌豪放不羁而意境高远,八大山人的画作简练传神,都是内心世界与外在表达高度统一的艺术典范,中国古代建筑讲究"天人合一",故宫的宏伟庄严与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,无不体现着内在理念与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,这种"肆外"的艺术表达,背后是深厚的文化自信与精神底气,苏轼在《定风波》中写道"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",展现的正是面对逆境时内心的坦荡与外在的从容,中华文化不推崇虚张声势的表演型人格,而是尊重"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"的内外平衡,这种文化特质使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展现出独特的气质魅力。
历史长河中,"闳中肆外"的精神孕育了无数文化盛景,盛唐时期,长安城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旅、使节与留学生,佛教、景教、伊斯兰教等多元文化在此交流碰撞,而唐王朝以惊人的文化自信包容并吸纳这些外来元素,创造出辉煌的盛唐文明,唐代诗歌达到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,李白、杜甫、王维等大家的作品既有个人情怀的真实表达,又有时代精神的宏大叙事,堪称"闳中肆外"的文学典范,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建筑群,宏伟中见精微,规整中含变化,是这一精神在建筑艺术上的完美体现,近代以来,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,中国知识分子如严复、梁启超等人既保持文化自觉,又积极吸收新知,展现出传统文化应对时代挑战的调适能力,鲁迅先生"拿来主义"的主张,正是"闳中肆外"精神在现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——既保持主体性,又开放包容。
在当代社会,"闳中肆外"的传统智慧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,个人层面,面对信息爆炸与价值多元的挑战,培养宽广胸怀与定力尤为重要,如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却虚怀若谷,季羡林先生精通多国语言而治学严谨,他们都是现代"闳中肆外"的人格典范,国家层面,中国提出的"人类命运共同体"理念,体现了传统天下情怀与全球视野的结合;"一带一路"倡议秉持"共商共建共享"原则,展现了大国担当与开放包容,文化传播方面,李子柒通过短视频展现中国传统生活美学,故宫博物院以创新方式活化文物资源,都是传统文化"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"的成功实践,体现了"肆外"的现代表达,这些案例证明,源自传统的"闳中肆外"精神,完全可以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,产生新的文化创造力。
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,"闳中肆外"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境界,更是一个文明健康发展的标志,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固步自封,而在于以开放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精华;不在于虚张声势,而在于实力与气度的自然流露,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衰,正是因为既有"闳中"的深厚积淀,又有"肆外"的交流互鉴,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,更需要这种精神智慧,对个人而言,培养宽广胸怀与真诚表达的能力,是应对复杂世界的心理资源;对国家而言,保持文化定力与开放姿态,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基础。"闳中肆外"这一古老成语所蕴含的智慧,恰如一颗文化的种子,只要给予适当的时代土壤,便能生长出适应现代社会的精神果实,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6103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3-05-25im
2025-04-17im
2025-02-09im
2023-05-28im
2025-05-02im
2025-04-18im
2025-04-17im
2023-06-18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