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弃疾(1140年-1207年),字幼安,号稼轩,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、军事家和政治家,他一生壮志未酬,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,其词风雄浑豪放,兼具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,辛弃疾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,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,本文将详细介绍辛弃疾的名诗(词),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。 一、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辛弃疾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山东济南,自幼目睹金人对汉人的压迫,立志恢复中原,他年轻时曾组织义军抗金,后南归南宋,历任地方官职,南宋朝廷偏安一隅,辛弃疾的北伐主张屡遭排挤,最终壮志难酬,退隐田园,他的词作大多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、对故土的思念,以及归隐后的闲适之情。 辛弃疾的词风深受苏轼影响,但更加豪放激越,被誉为“词中之龙”,他的作品题材广泛,既有慷慨激昂的爱国词,也有清新婉约的田园词,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。 二、辛弃疾的十大名诗(词) 1.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 > 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 > 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 > 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 > 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,可怜白发生! 这首词是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之一,表达了他对军旅生涯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悲愤,词中“醉里挑灯看剑”一句,生动刻画了一个英雄迟暮的形象,而“可怜白发生”则透露出深深的无奈。 > 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 > 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 > 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 > 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 这首词描写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,但词人却在热闹中寻觅一位“灯火阑珊处”的佳人,暗喻自己虽身处官场,却始终保持高洁品格,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将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视为人生最高境界之一。 > 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,孙仲谋处。 > 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,雨打风吹去。 > 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 > 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 > 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 > 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 > 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 > 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 这首词借古讽今,通过追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(如孙权、刘裕),表达对南宋朝廷不思北伐的愤懑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更是以廉颇自比,抒发自己虽老仍愿报国的豪情。 > 楚天千里清秋,水随天去秋无际。 > 遥岑远目,献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 > 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游子。 > 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 > 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 > 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 > 可惜流年,忧愁风雨,树犹如此! > 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?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被贬官期间,词中“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”生动展现了他空有壮志却无人理解的孤独,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”更是悲壮动人。 > 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,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 > 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,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 这首词语言简练,却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,年轻时不懂愁苦,故作愁绪;而真正经历沧桑后,反而无言以对,只能感叹“天凉好个秋”。 > 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 > 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 > 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 > 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 这首词描绘了乡村夏夜的宁静美景,展现了辛弃疾归隐后的闲适生活,词中“稻花香里说丰年”一句,充满田园诗般的意境。 > 何处望神州?满眼风光北固楼。 > 千古兴亡多少事?悠悠,不尽长江滚滚流。 > 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 > 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,生子当如孙仲谋。 这首词借古喻今,赞美孙权年少有为,暗讽南宋统治者无能,生子当如孙仲谋”更是成为千古名句。 > 晚日寒鸦一片愁,柳塘新绿却温柔。 > 若教眼底无离恨,不信人间有白头。 > 肠已断,泪难收,相思重上小红楼。 > 情知已被山遮断,频倚阑干不自由。 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写离别之愁,展现了辛弃疾细腻的情感表达。 > 甚矣吾衰矣!怅平生、交游零落,只今余几? > 白发空垂三千丈,一笑人间万事。 > 问何物、能令公喜? > 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 > 情与貌,略相似。 > 一尊搔首东窗里,想渊明、停云诗就,此时风味。 > 江左沉酣求名者,岂识浊醪妙理? > 回首叫、云飞风起。 > 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。 > 知我者,二三子。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,词中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一句,展现了词人与自然的共鸣,而“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”则流露出狂放不羁的豪情。 > 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。 > 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。 > 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 > 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途经江西时,词中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暗喻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 三、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1、豪放与婉约并存:辛弃疾的词既有“金戈铁马”的豪迈,也有“灯火阑珊”的婉约,展现了多样化的风格。 2、善用典故:他的词常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,如孙权、廉颇等,借古讽今。 3、语言生动:辛弃疾的词语言凝练,形象鲜明,如“醉里挑灯看剑”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等句,至今广为传诵。 4、情感真挚:无论是爱国之情,还是田园之乐,他的词都饱含深情,感人至深。 四、结语 辛弃疾的词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,他的豪放词风、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,使其作品历久弥新,无论是“醉里挑灯看剑”的壮志,还是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的婉约,都展现了这位伟大词人的独特魅力,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,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辛弃疾的名诗(词),并从中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。**2.《青玉案·元夕》
**3.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**4.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
**5.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
**6.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
**7.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
**8.《鹧鸪天·代人赋》
**9.《贺新郎·甚矣吾衰矣》
**10.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6116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5-05-24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4-02-26im
2023-05-25im
2023-06-02im
2025-04-18im
2023-06-18im
2025-04-17im
2023-05-25im
2025-04-18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3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