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河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是时间的见证者,也是文化的载体。伴随着历史的变迁,运河这条水道经历了风雨历程,如今已成为城市中最具有人文精神的景观之一。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他们对运河的诗词佳作,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运河的深厚感情。
“绿树依依水长流,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” 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《登长城》。这首诗中的“绿树依依水长流”生动地形容了运河两岸的风景,这里绿树成荫,水清鱼跃,是一处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。阳光从天空照射下来,在运河上跳跃,点亮了整个城市。
唐代诗人张志和的《次北固山下》中有这样一句诗: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”“春水碧于天”用了形象的比喻,形容了春日运河的美景。这里的水清澈见底,在阳光的照耀下,呈现出翠绿色的色调,像是一幅绝美的画卷。画船停泊在水岸边,听着雨声入睡。这样的惬意,只有在运河畔才可以体味到。
明代诗人杨慎曾写下脍炙人口的一句名言:“满城尽带黄金甲,天子麾下如山岳。”在他的《临安春雨初霁》之中,“灯火阑珊处”这一词汇更是成为了文化遗产,常常被用来形容街头夜景。而在运河两岸,当夜幕降临时,灯火放射出的柔和光芒,将街道照亮。这时候,人们可以在运河边漫步,感受运河夜生活的情趣与品味。
古代有一句格言:“水利不理必荒芜,水调不畅必有灾。”这说明了水对于农业的重要性。而运河则是全国著名的灌溉工程之一,为民众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。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:“九江开運溝,巴陵至三峡。日夜泄千垒,山川载百舸。”运河的贡献不只是经济上的,更是文化上与城市发展上的。
清朝乾隆年间,诗人黄景仁写下了《题玉华亭》:“山明水秀空中好,望望披青靄色消。”这句诗句表达了对运河的美好祝愿,也表现出了对运河的美景和大自然的赞美。在深秋季节,运河两岸的落叶被雨打湿,渐渐变成深橙色的颜色,在落日西斜时的映照下,让人心旷神怡。
总之, 运河的历史,为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诗篇佳作。无论是风光旖旎的春夏之交、晴雨常伴的秋季或是银白如毫的冬季,都藏着诗人丰富而多彩的创造灵感。运河之所以与众不同,是因为它有着人文精神的滋润和熏陶,而在文艺创作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664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