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虽则佩韘"怎么读?——解读古语中的生僻字与文化内涵

在阅读古代文献或诗词时,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,quot;虽则佩韘"中的"韘"字,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,因此很多人会感到困惑:"韘"到底怎么读?它又是什么意思?本文将从读音、字义、文化背景等方面,详细解读这个词语,并探讨其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。
我们需要明确"虽则佩韘"的读音,这句话出自《诗经·卫风·芄兰》,原文如下:
> **"芄兰之支,童子佩觿,虽则佩觿,能不我知?"
> "芄兰之叶,童子佩韘,虽则佩韘,能不我甲?"
"韘"的读音为shè(音同"射"),在古代指的是一种射箭时戴在拇指上的扳指,用于拉弓时保护手指,而"虽则佩韘"的意思是:"虽然佩戴了韘",但后文带有转折,暗示佩戴者虽然外表成熟,但内心仍显稚嫩。
"韘"字由"韦"(皮革)和"枼"(叶子的古字)组成,表明它最初可能是用皮革制成的,后来,贵族使用的韘多用玉石或象牙制作,成为身份和技艺的象征。
二、"韘"在古代的用途与文化象征
在古代,"韘"不仅是射箭的工具,还具有礼仪和身份象征的意义。
1、射箭工具:
古代弓箭手在拉弓时,拇指会承受巨大的压力,容易受伤,韘的作用类似于现代的扳指,能够保护手指,同时增加拉弓的稳定性。
2、贵族身份的象征:
在周代,射箭是"六艺"(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)之一,贵族子弟必须掌握,佩戴韘不仅是实用需求,也是身份和教养的体现。《诗经》中"童子佩韘"的描写,正是讽刺某些人虽然佩戴象征成人的韘,但言行仍显幼稚。
3、玉韘与礼仪文化:
商周时期,玉韘(用玉石制作的韘)成为高级贵族的专属配饰,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中就出土了精美的玉韘,说明它在当时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。
三、"虽则佩韘"在《诗经》中的文学意义
《诗经·卫风·芄兰》是一首讽刺诗,描写了一个少年虽然佩戴了象征成人的觿(解结的工具)和韘,但言行仍显幼稚,无法承担成年人的责任。
"虽则佩韘"这一句,表面上是说少年佩戴了韘,但后文"能不我甲"("甲"通"狎",意为亲近而不庄重)则暗示他并未真正成熟,这种对比手法,使得诗歌更具讽刺意味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"成人礼"的重视。
"韘"这样的生僻字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,但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,以下是几种学习方法:
1、查阅权威字典:
遇到生僻字时,可查阅《说文解字》《康熙字典》或现代《汉语大字典》,了解其读音、字形演变及用法。
2、结合上下文推测:
在古诗文中,生僻字的意义往往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。"佩韘"与射箭相关,quot;韘"很可能与弓箭有关。
3、学习汉字构字法:
许多生僻字是形声字或会意字,如"韘"由"韦"(皮革)和"枼"组成,可推测它与皮革制品相关。
"虽则佩韘"虽然只有四个字,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通过解读"韘"的读音、用途及象征意义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《诗经》的深意,还能窥见古代社会的礼仪与风俗。
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每一个生僻字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历史,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轻松地读懂古文献,感受汉字之美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6862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5-11-05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