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,后周(951年—960年)作为五代中最后一个中原王朝,虽仅存续十年,却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上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,研究后周的行政区划,尤其是州县数量,不仅有助于理解其疆域规模,还能窥见五代地方治理的特点,本文结合史料与学界研究,系统梳理后周的州县建置情况,并分析其历史背景与影响。
后周继承后汉的疆域,核心统治区包括今河南、山东、山西南部、陕西东部、河北南部及湖北北部,据《旧五代史》《新五代史》记载,后周鼎盛时期(显德年间,954年—959年)通过征战兼并,疆域有所扩展:
1、北方:收复瀛、莫二州(今河北河间、任丘),从契丹手中夺回部分燕云地区。
2、南方:攻取南唐的淮南十四州(如寿州、濠州),将边界推至长江北岸。
3、西方:巩固关中地区,与后蜀对峙于秦岭一线。
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延续唐代“道—州—县”三级制,但“道”逐渐虚化,实际管理以州、县为主,后周中央设枢密院和三司,地方由节度使、刺史分掌军政,州县数量随战争与治理需要动态调整。
关于后周州县的具体数量,现存史料记载较为模糊,需通过间接推算:
1、州级政区:
- 《五代会要》记载,后周显德五年(958年)有“一百一十八州”,但此数据可能包含羁縻州及名义归属的边地。
- 据学者岑仲勉考证,后周实际有效管辖的州约96个,涵盖中原核心区及新占淮南诸州。
2、县级政区:
- 唐代全盛时有县1573个,五代因战乱合并或废置,后周县数约600余个(参考《中国行政区划通史·五代十国卷》)。
- 开封府(后周东京)辖15县,河南府(西京)辖20县,均为政治经济重心。
3、动态变化:
- 显德六年(959年)北伐契丹时,新增瀛、莫、易三州,但次年周世宗病逝,北宋建立后重新调整。
1、河南道(核心区):
- 开封府为首都,下辖浚仪、开封等县,周边有郑州、滑州等战略要地。
- 洛阳所在的河南府,保留唐代“东都”地位,州县密度居全国之首。
2、淮南新附地区:
- 后周从南唐夺取的寿州(今安徽寿县)、濠州(今凤阳)等,原属南唐淮南道,后周改设刺史强化控制。
3、河北边防区:
- 瀛、莫二州收复后,成为对抗契丹的前线,州县军事化色彩浓厚。
1、军政合一的管理模式:
- 节度使常兼领数州,如天雄军节度使辖魏、博等州,导致地方权力膨胀,周世宗通过削减藩镇、派文官知州事,逐步加强中央集权。
2、经济与户籍整顿:
- 显德年间推行“均田制”与“括户”,重新登记州县户籍,为北宋“主客户制”奠定基础。
3、对北宋的遗产:
- 后周州县体系被北宋直接继承,如960年北宋建立时,全国共111州,其中96州源自后周,赵匡胤的“强干弱枝”政策亦受后周改革启发。
后周虽享国短暂,但其州县建置反映了五代末期中原政权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特征,约96州、600余县的规模,既承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残余,又通过局部改革为北宋的中央集权铺路,这一行政区划体系,不仅是地理疆界的划分,更是政治整合与社会重建的缩影。
(全文约1200字)
1、薛居正《旧五代史》
2、欧阳修《新五代史》
3、岑仲勉《隋唐史》
4、郭声波《中国行政区划通史·五代十国卷》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8318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