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民间传说

带马字的送别诗句有哪些?——盘点古诗词中的马意象与离别情怀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4月28日 阅读:77 评论:0

一、引言:马与离别的文化象征

带马字的送别诗句有哪些?——盘点古诗词中的马意象与离别情怀

在中国古代诗词中,"马"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,它不仅代表速度、力量与远行,还常常与离别、征战、思乡等情感紧密相连,古人在送别亲友时,常以"马"入诗,既表达对远行者的牵挂,又寄托对重逢的期盼,本文将从不同朝代、不同诗人的作品中,梳理带有"马"字的送别诗句,并解读其背后的文化意蕴。

二、唐诗中的马意象与送别情怀

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,送别诗尤为盛行,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句都融入了"马"的意象,使离别之情更加深沉动人。

**1. 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>"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,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故人。"

虽然这首诗并未直接出现"马"字,但"西出阳关"暗示了友人骑马远行的场景,在唐代,"马"是长途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,因此送别诗中常隐含"马"的意象。

**2. 李白《送友人》

>"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,此地一为别,孤蓬万里征,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,挥手自兹去,萧萧班马鸣。"

"班马"指离群的马,此处以马的嘶鸣衬托离别之悲,李白借"萧萧班马鸣"渲染出浓郁的离愁别绪,使整首诗更具感染力。

**3. 高适《别董大》

>"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,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?"

虽然没有直接写马,但"千里黄云"暗示了友人骑马远行的壮阔背景,展现了边塞送别的豪迈风格。

4. 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
>"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,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"

"雪上空留马行处"以马蹄印的消失象征离别的怅惘,使读者仿佛看到友人骑马远去的身影,极具画面感。

三、宋词中的马与离别

宋代词人同样善于运用"马"的意象表达离别之情,但相较于唐诗的豪迈,宋词更显婉约细腻。

**1. 柳永《雨霖铃》

>"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,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,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,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"

虽然未直接写马,但"长亭"是古代送别之地,而"千里烟波"则暗示了远行者骑马或乘船离去的场景。

**2. 辛弃疾《鹧鸪天·送人》

>"唱彻《阳关》泪未干,功名馀事且加餐,浮天水送无穷树,带雨云埋一半山,今古恨,几千般,只应离合是悲欢?江头未是风波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。"

辛弃疾的词风豪放,此词虽未直接写马,但"行路难"暗指骑马远行的艰辛,体现了送别的沉重心情。

3. 苏轼《临江仙·送钱穆父》

>"一别都门三改火,天涯踏尽红尘,依然一笑作春温,无波真古井,有节是秋筠,惆怅孤帆连夜发,送行淡月微云,尊前不用翠眉颦,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"

"天涯踏尽红尘"可联想到骑马远行的画面,苏轼以豁达的笔调写离别,但仍透露出对友人的牵挂。

四、元明清诗词中的马与送别

元明清时期,诗词风格更加多样化,但"马"仍然是送别诗中的重要意象。

**1. 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

>"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"

"瘦马"象征着漂泊与孤独,整首词以萧瑟的秋景衬托游子的凄凉,成为千古绝唱。

**2.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》

>"谁念西风独自凉,萧萧黄叶闭疏窗,沉思往事立残阳,被酒莫惊春睡重,赌书消得泼茶香,当时只道是寻常。"

虽然没有直接写马,但纳兰性德的许多送别词都隐含"远行"之意,如"西风""残阳"等意象,常与骑马远行的场景相关。

**3. 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

>"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,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"

"吟鞭东指"即骑马远行,诗人以落花自喻,表达虽离别却仍心怀壮志的情感。

五、马意象在送别诗中的永恒魅力

从唐诗的豪迈到宋词的婉约,再到元明清诗词的深沉,"马"作为送别诗中的重要意象,始终承载着古人对离别的复杂情感,无论是"萧萧班马鸣"的悲凉,还是"雪上空留马行处"的怅惘,抑或是"古道西风瘦马"的孤寂,马的形象都让离别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。

时至今日,虽然现代交通工具早已取代了马匹,但"马"在诗词中的文化象征依然鲜活,当我们读到这些带"马"字的送别诗句时,仍能感受到古人那份深沉而真挚的离别之情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9124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