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组诗探析:共多少首及其艺术价值
范成大(1126—1193),字致能,号石湖居士,南宋著名诗人,与杨万里、陆游、尤袤并称“中兴四大诗人”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尤以田园诗见长,四时田园杂兴》组诗是其代表作之一,生动描绘了江南农村四季风光与农民生活,关于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究竟有多少首,学界存在不同说法,本文将探讨该组诗的总数,并分析其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。
一、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的创作背景
范成大晚年退隐苏州石湖,潜心创作田园诗。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大约作于淳熙十三年(1186年),此时诗人已六十岁,对农村生活观察细致入微,该组诗以四季为序,描绘了春、夏、秋、冬不同时节的农事活动、自然风光及农民生活状态,展现了南宋江南农村的真实面貌。
二、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的总数考辨
四时田园杂兴》的总数,历来存在不同说法:
1、六十首说
这是最常见的说法,认为范成大共创作了六十首《四时田园杂兴》,分为“春日”“晚春”“夏日”“秋日”“冬日”五组,每组十二首,这一说法主要依据明清以来的诗集整理,如《石湖居士诗集》等。
2、其他说法
部分学者认为,范成大可能创作了更多或更少的诗篇,但由于年代久远,部分诗作可能散佚,或未被完整收录,不同版本的诗集在收录数量上略有差异,但主流观点仍倾向于六十首。
学术界普遍接受“六十首”的说法,现代出版的《范石湖集》及各类文学史教材也多采用这一观点。
三、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的艺术特色
1. 写实性与田园生活的真实呈现
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不同于传统田园诗的理想化描写,而是真实记录农民的劳作、节日习俗、自然灾害等。
>“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,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”(《夏日田园杂兴》其七)
这首诗生动刻画了农村男女老少的劳动场景,展现了农民的勤劳与童趣。
组诗按季节编排,每一季的诗作都紧扣时令特点,如春日写播种、夏日写农忙、秋日写丰收、冬日写农闲,形成完整的农村生活画卷。
>“梅子金黄杏子肥,麦花雪白菜花稀,日长篱落无人过,惟有蜻蜓蛱蝶飞。”(《夏日田园杂兴》其一)
此诗以鲜明的色彩对比,描绘了初夏田园的静谧与生机。
范成大的诗风平易近人,善用白描手法,不事雕琢,却意蕴深远。
>“新筑场泥镜面平,家家打稻趁霜晴,笑歌声里轻雷动,一夜连枷响到明。”(《秋日田园杂兴》其八)
这首诗以欢快的语调描写秋收场景,语言通俗却充满感染力。
范成大并非一味歌颂田园生活,他也关注农民的艰辛,揭露赋税沉重、官吏盘剥等社会问题。
>“采菱辛苦废犁锄,血指流丹鬼质枯,无力买田聊种水,近来湖面亦收租。”(《夏日田园杂兴》其十一)
这首诗反映了农民因土地兼并被迫改行采菱,却仍难逃官府剥削的悲惨现实。
四、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的文学价值与影响
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超越了陶渊明、王维等前人的隐逸田园诗风格,将田园诗从个人抒情转向社会写实,开创了“农事诗”的新范式。
该组诗对后世田园诗创作影响深远,如清代郑板桥的《田园四时杂兴》即受其启发,范成大的写实风格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。
《四时田园杂兴》不仅是文学作品,也是研究南宋农村经济、社会风俗的重要史料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。
五、结论
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共六十首,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巅峰之作,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四季农事,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,也揭示了农民的苦难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,该组诗不仅丰富了宋代诗歌的题材,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,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99353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