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53阅读
诗词网:大风歌 刘邦古诗解析,还原历史经典
大风歌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名作。这首诗以磅礴的气势和激昂的感情,讴歌了刘邦战胜项羽,建立汉朝的丰功伟绩,也表达了他对大汉王朝的无限热爱和信心。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3
-
47阅读
一、生平简介
1. 王夫之(1619-1692),字而农,号姜斋,湖南衡阳人。
2. 明末清初思想家、诗人、史学家。
3. 早年受业于曾楚狂,后隐居衡阳,潜心著述,与黄宗羲、顾炎武、阎若璩齐名,世称“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”。
二、学术思想
1. 哲学思想: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7
-
68阅读
一、神话传说中的帝高阳
1. 传说源起:帝高阳的神话故事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,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。
2. 帝高阳的形象:在神话故事中,帝高阳是一位仁慈、宽厚、爱民的君主,被尊为“帝”或“太昊”。
二、帝高阳的传说故事
1. 诞生神话:帝高阳出生于东胜神洲,是东华帝君之孙,父为帝俊,母为羲和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8
-
71阅读
1. 自然描写的特点
晚春是韩愈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,也是其创作巅峰时期。这一时期的诗歌以自然描写见长,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象,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。
2. 丰富意境的创造
晚春韩愈的诗词艺术魅力还在于其丰富意境的创造。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,将春天的景象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相融合,创造出丰富的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71
-
43阅读
一、引言
中秋佳节,皓月当空,这是一个阖家团圆,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日子。在千年之前,大文豪苏轼也曾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,描绘了他中秋之夜的所见所闻,以及他当时的心情。
二、水调歌头中的所见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3
-
46阅读
一、清凉消暑的诗歌
1. 夏日的荷花
菡萏香销翠叶残,西风愁起绿波间。
还与骚人共一醉,莫将閒事入愁端。
——唐·李商隐《荷花》
2. 夏日的蝉
绿荫幽草胜花时,一晌贪欢意未已。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,午阴转午晴。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6
-
73阅读
一、浮云的含义
1. 浮云:飘浮不定、变幻无常的云朵。
2. 浮云的象征意:
- 流逝的时光:浮云飘浮无定,转瞬即逝,象征着时间易逝。
- 变化莫测的世事:浮云变幻无常,难以捉摸,象征着世事的变化莫测。
- 飘泊不定的人生:浮云随风飘荡,没有固定的归宿,象征着人生的漂泊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73
-
48阅读
一、凤台听箫,惊鸿一瞥
1. 倾城之音,初遇难忘
在那个繁华盛世,花红柳绿的凤凰台上,少年天子刘彻与歌姬苏小小初次相遇。苏小小手持碧玉长箫,吹奏一曲《凤求凰》,琴声清脆悠扬,如泣如诉,宛若天籁之音。刘彻为之倾倒,一见钟情,便将苏小小带回宫中,封为昭仪,并赐名李夫人。
2. 红颜知己,情谊深厚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8
-
137阅读
一、于谦其人
1. 明朝著名诗人、政治家、民族英雄
2. 出身贫寒,家境贫困
3. 自幼聪明好学,博览群书
4. 1421年进士及第,1428年官至兵部尚书
5. 1449年,土木堡之变后,被明景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,总督京师军务
6.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137
-
54阅读
一、张诩简介
张诩(648—727),字文仪,唐朝诗人。幽州范阳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。出身于官宦世家,其父张行成曾任职于唐朝的诸多重臣,张诩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,饱读诗书。开元十三年(725年),张诩中进士,开始进入仕途。他先后担任过秘书郎、侍御史、刑部郎中等职,官至秘书少监。张诩在官场上正直刚烈,不畏权贵,颇有政绩。然而,由于他生性耿直,得罪了不少权臣,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