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61阅读
1. 起源
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是《诗经》中的经典诗篇,属于《小雅》的一部分。《小雅》是《诗经》中最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篇章,主要反映了西周统治者及其臣民的生活、思想和情感。
2. 诗意
《伐木》这首诗表现了周人对森林的保护意识,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。诗中描绘了伐木的过程,从伐木的准备、伐木的进行到伐木的结束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1
-
42阅读
1. 诗词中的人间真情
古往今来,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,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,也蕴藏着深厚的人情。在诗词的世界里,我们可以领略到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,体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。
2. 友谊之情
在诗词中,友谊之情是永恒的主题。诗人笔下的友情,或如高山流水,高洁清远;或如松柏之交,坚贞不渝;或如知音之交,心意相通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2
-
46阅读
一. 白居易长恨歌的由来
白居易亲眼见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,并为之深深感动。安史之乱后,唐玄宗与杨贵妃天各一方,白居易更是为之悲痛不已。于是,他写下了《长恨歌》这首诗,以此来纪念这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。
二. 白居易长恨歌的内容
《长恨歌》共120句,分为六个部分。
1. 第一部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6
-
46阅读
一、诗词童趣的养成
沈复自幼喜爱诗词。他的父亲沈启苏精通诗词,耳濡目染之下,沈复也深深地爱上了诗词。他幼时就常与父亲吟诗作对。他喜欢阅读诗词,经常诵读名家诗作。他也喜欢创作诗词,每有感触即兴而作。
二、对诗词的独特见解
沈复对诗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他认为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,也是一种艺术形式。诗词可以用来表达情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6
-
56阅读
一、引言
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,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,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的心。妙语结深情,诗词交织话人生。诗词中的妙语就像一串串珍珠,闪耀着智慧的光辉;诗词中的人物就像一个个人生导师,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。
二、诗词中妙语的魅力
诗词中的妙语,往往短短几句,却蕴含着丰富的哲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6
-
56阅读
天若有情天亦老,这千古名句令人感慨万千
《天若有情天亦老》是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诗人李煜所作的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》中的一句,这句千古名句令人感慨万千,引发了人们对人生、情感以及宇宙的种种思考。
天若有情,人间应无恨
天若有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6
-
57阅读
诗词的起源与发展
1. 中国诗词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,当时的诗歌以《诗经》为代表,以四言诗为主。
2. 汉代以后,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,诗歌的类型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出现了五言诗、七言诗、排律、词、曲等多种体裁。
3.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,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,他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7
-
52阅读
1. 咏史诗简介
咏史诗,顾名思义,就是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。它既可以抒发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,也可以借古讽今,表达诗人的政治抱负或人生理想。咏史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,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,历代诗人都有咏史之作。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。
2. 咏史诗的特点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2
-
52阅读
一、归隐深山,远离尘嚣
1. 厌倦了都市的喧嚣,渴望一份宁静。
2. 深山之中,鸟语花香,云雾缭绕,远离城市的喧嚣,远离尘世的纷繁芜扰。
3. 在这里,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,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,可以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思绪。
二、结庐伴山,与书为友
1. 搭建一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2
-
56阅读
战火虽摧残,诗心永不磨灭
1. 历史背景
国破山河在出自北宋词人陆游的《示儿》。
北宋末年,金兵南下,宋室南渡。1127年,金军攻破汴京(今开封),徽钦二帝被俘,北宋灭亡。陆游时任蜀州知府,在得知国破的消息后,写下了这首《示儿》。
2. 诗词意境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