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61阅读
诗句
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
黄发垂髫并怡然,自足风霜共晚霞。
赏析
1. 起句开门见山,点明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:“不是花中偏爱菊”。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菊花的热爱,也道出了作者与菊花之间深厚的感情。
2. 颔联写出了菊花的傲然风骨,即使在风雨中依然屹立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61
-
70阅读
岁岁重阳何以思古忧今
重阳节,一个寓意长久被人们用来祈求平安健康的节日。但在诗人词人的笔下,重阳节却不仅是一个祈求平安健康的节日,它更是一个思古忧今的日子。王维在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写道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杜甫在《九月九日》中写道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词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对亲人、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70
-
64阅读
小满,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5月20日或21日。小满,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也是一年中昼最长的节气。
1.小满节气的含义
小满,顾名思义,就是“麦粒渐满”的意思。表示麦类作物开始灌浆饱满,但还没有成熟,大约还有半个月才可以成熟。小满节气期间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,天气炎热,降雨量增多,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,是传统的“忙月”。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64
-
57阅读
壹、古柏行的由来
1、源远流长的历史
古柏行是一首流传千古、脍炙人口的诗篇。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,创作于公元833年,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。
2、创作背景的探索
古柏行是一首怀古诗,是杜牧在黄州贬官期间游览武昌黄鹤楼时所作。武昌黄鹤楼素有「天下名楼」之称,始建于三国时期,为江南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57
-
114阅读
1.原文:
王戎少时家贫,步行就学,过蔡园,园中李果正熟,垂涎而不能得。既而渐显,载妻复经,李尤繁茂。妻曰:“昔君常称此李,今正可取。”王戎曰:“昔时饥饿不能自克,今虽可取,义不可。”
2.翻译:
王戎年轻时家庭贫寒,走路去求学,经过蔡园时,园中的李子正熟,他眼馋李子,但摘不到。后来王戎逐渐显达,带着妻子又经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114
-
65阅读
一、前言
李白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是唐朝著名的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意境高远,语言优美,在唐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冬至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。在冬至这一天,人们会祭祀祖先,吃饺子,喝羊肉汤等。李白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冬至的诗歌,这些诗歌表达了他对冬至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二、李白诗中的冬至印象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65
-
47阅读
一、池上碧苔,绿意盎然
1. 池上的碧苔,如同一幅天然的画卷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2. 碧绿的苔藓,从池边蔓延到池中,一层层,一片片,交织成一张绿色的地毯。
3. 苔藓的叶片小小的,薄薄的,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,在水汽的滋润下,生机勃勃。
二、池上碧苔,岁月静好
1.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47
-
62阅读
一、当窗理云鬓
1. 引入
在古代,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小芳。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,总是梳理得一丝不苟。清晨,她缓缓走到窗前,望着窗外的晨光,开始梳理自己的云鬓。
2. 梳理云鬓
小芳用一把精致的梳子,轻轻地梳理着自己长及腰间的头发。她梳得仔细认真,不让一丝杂乱。窗外的晨光照耀在她的发丝上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62
-
46阅读
一、清明时节雨的由来
清明时节,雨纷纷。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《清明》。清明节前后,天气多变,时而细雨绵绵,时而春光明媚。这种时雨,也被称为“清明雨”。
清明雨,是春雨的最后一场。它带着春天的气息,滋润万物。清明雨,也是人们对逝者的哀思。清明节,人们扫墓祭祖,缅怀先人。雨水淋漓,寄托哀思。
二、清明时节雨的意境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46
-
54阅读
胜似江南
1. 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
2. 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
3.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,描写了从夔州到巴东这一段三峡风光。诗中,诗人站在船头,从窗口远眺两岸青山。突然,只见江面突然出现一道天门,将楚江拦腰截断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
壮阔雄奇
# 时间:2024-03-06# 阅读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