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44阅读
    凤兮凤兮归故乡:诗词中的思乡之情
       凤兮凤兮   凤兮凤兮,归故乡。遨游四海,终有归处。故乡是心中永远的思念,是魂牵梦萦的地方。    诗词中的乡思   在中国诗词中,思乡之情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主题之一。诗人们笔下的故乡,总是那么令人向往。   1. 春风又绿江南岸   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《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4
  • 70阅读
    空有一腔热血!可叹英雄无用武之地
       前言   自古以来,有多少英雄豪杰,怀着一腔热血,却壮志未酬身先死,留给后人无尽的叹息。    一、怀才不遇的屈原   1. 屈原,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、诗人。他满腔热情地为国家效力,却因奸臣的陷害而被放逐。在流放期间,他写下了不朽的《离骚》等作品,表达了自己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,以及对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的愤慨。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70
  • 43阅读
    琵笆行:锦瑟无端五十弦
      1.乐器之王——琵琶   琵琶,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传播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,古人称它为“阮咸”,是根据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阮咸的名字来命名的。琵琶的外形酷似半梨,故而得名“琵琶”。它通常由木头制成,琴身呈梨形,腰部较细,背部微隆,琴弦一般为四弦或五弦。琵琶的演奏方法多种多样,包括弹拨、拨弦、轮扫等,可以奏出丰富多彩的音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3
  • 48阅读
    亲民惠政,孟子有招
       一、亲民   孟子的亲民思想,是其政治思想的根本。他认为,民为贵、社稷次之、君主轻。孟子认为,民是国家的主体,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。君主必须以民为本,重视民意,照顾民生。孟子说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主轻。”   孟子认为,君主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,而应该爱民如子。君主应该体贴民众的疾苦,满足他们的需求,让民众安居乐业。孟子说:“君之视臣如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8
  • 52阅读
    盛唐中兴之主——李世民
      1. 幼年聪颖,胸怀大志  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次子,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(618年)正月初四。幼年聪颖过人,六岁诵读《孝经》等经典,九岁能骑射,且颇有武略。自隋大业九年(613年)李渊起兵太原反隋,李世民便随父起兵,屡建功勋,授封秦王。   2. 平定四方,鞠躬尽瘁   李世民曾率军平定薛举、窦建德、王世充等叛乱,为唐朝的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2
  • 46阅读
    桃花坞里桃花庵
       序幕:世外桃源   1. 在那繁华都市的喧嚣之外,有一处幽静雅致的世外桃源,名为桃花坞。桃花坞里有一座桃花庵,传说它是诗人和隐士的居所,是人们心中的圣地。    桃花庵的由来   2. 相传,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位诗人厌倦了尘世的纷扰,于是隐居在这片桃花林中。他建造了一座茅草庵,取名“桃花庵”,并在庵中吟诗作赋,怡然自得。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6
  • 50阅读
    匹夫不可夺志也——论坚守志向的重要性
       1. 什么是匹夫不可夺志也?   “匹夫不可夺志也”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,原句为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一个有志气、有抱负的人,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损害自己的仁德,即使面临死亡,也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志向。    2. 为何匹夫不可夺志也?   古人云: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”志向是人生的航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0
  • 47阅读
    描写思乡的优美诗句,诗词中习见乡愁意
       思乡诗句大全   1. 夜深窗畔灯独明,月在纱窗外晖生。千里念行客,不知何处听秋声。—— 唐·李益《秋夕》   2. 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。—— 唐·高适《除夜作》   3. 乡心新雁杳,归梦旧山长。—— 唐·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   4. 春风不度玉门关,关山飞雪连五千。马毛带雪汗血沁,半卷红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7
  • 64阅读
    源自自然的灵动之美:诗句中的飞鸟
      在诗人的笔下,飞鸟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出现在诗词之中,它们或翱翔天际,或戏水江湖,或栖息枝头,或掠过原野,为诗词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。    一、展翅翱翔的雄鹰   1. 诗句: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”。    出处:李白《上李邕》    释义:大鹏鸟乘着风势,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,展翅翱翔,气度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4
  • 170阅读
    后赤壁赋赏析:领略苏轼旷达心境和文辞之美
      ---   一、前言   《后赤壁赋》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年)所作的一篇散文,后人将其收入《苏轼文集》。这篇文章是苏轼在一次重游赤壁后的感悟,他借景抒情,抒发了对人生、宇宙、时间等问题的深刻思考,展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高超的文辞技巧。   二、内容赏析   1、旷达的胸怀  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170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