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57阅读
开头
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这句话出自《老》.道德经·第八章。意思是水太清了,就没有鱼可以生存;人过于苛刻,就没有朋友。
一、水至清则无鱼
1. 水至清则无鱼的含义
水至清则无鱼,是指水太清了,就没有鱼可以生存。这是因为,水太清了,就没有了藻类、浮游生物等微生物,而这些微生物是鱼的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7
-
48阅读
一、相思产生的原因
1. 分离之苦
相思之苦,往往因分离而起。当恋人或亲人分别时,彼此不再能朝夕相见,心中的思念之情便会油然而生。这种分离之苦,是相思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
2. 距离之隔
距离的阻隔,也会造成相思之苦。当恋人或亲人远隔千里,彼此无法相见时,思念之情便会更加强烈。这种距离之隔,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8
-
68阅读
一、衣食丰足,尊严荣耀现
1. 富足物质,尊严之基
仓廪丰实,衣食无忧,这是尊严的基础。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,他们才有底气谈尊严。
2. 经济繁荣,荣耀之源
衣食富足,经济繁荣,这是荣耀的源泉。当一个国家经济发达,人民生活安定,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国家产生自豪感和荣耀感。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8
-
50阅读
1. 死水朗诵的魅力
死水朗诵,顾名思义,就是用平静而缓慢的语气朗诵诗词。这种朗诵方式,就像一汪死水,表面上波澜不惊,但内里却蘊含着深沉的情感。它能将诗词中的意境和韵律完美地展现出来,让人在聆听中感受诗词的魅力。
2. 死水朗诵的特点
死水朗诵的特点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语气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0
-
57阅读
一、李白的西洲曲:豪情万丈,气吞山河
1. 诗词中的壮志豪情:
李白的《西洲曲》,以雄浑的笔触,抒写了诗人豪迈的襟怀和远大的抱负,展现出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。
2. 天生我材必有用:
李白在诗中写道: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。这句诗充分体现了李白对自己的才华和能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7
-
160阅读
一、屈原其人
屈原(约前349—约前278)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他出生在楚国贵族家庭,自幼聪颖过人,博览群书,才华横溢。屈原青年时就投身政治,受到楚怀王赏识,被任命为左徒、三闾大夫,参与楚国政事。但他仕途坎坷,屡遭排挤和诽谤,最终被楚怀王放逐。在流放期间,屈原写下了大量诗歌,其中以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问》最为著名。屈原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160
-
47阅读
一、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
1. 相知相爱
牛郎是人间一个善良忠厚的牧童,织女是天上的仙女。有一天,牛郎在河边洗衣服,织女在天上织布,两人一见钟情,很快就坠入了爱河。
2. 喜结良缘
牛郎和织女结为夫妻后,生下了一对儿女。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,羡煞旁人。
3. 天人永隔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7
-
48阅读
一、百川之源:从发源地到汇入海洋
1. 发源地:
百川之源,众水归宗。百川东到海,始于其发源地。中华大地上,河流众多,源远流长。黄河、长江、珠江、澜沧江、怒江、雅鲁藏布江……这些江河流经千山万水,汇入海洋。
2. 汇入海洋:
百川东流,终归入海。这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。河流在流淌的过程中,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8
-
51阅读
一、峡口冷烟低,秋色万山红
峡口冷烟低,秋色万山红。
这是唐代诗人杜牧《山行》中的名句,描绘了秋日山行的美景:峡谷中云雾缭绕,秋天的山林色彩斑斓。这一句诗也常被用来自喻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情。
二、峡口冷烟低的含义
峡口冷烟低,秋色万山红。
宋玉《九辩》:“悲哉秋之为人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1
-
70阅读
---
1. 金色花的诞生
泰戈尔的《金色花》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的诗剧。故事发生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,主人公是年轻的诗人苏伦德拉和美丽的少女金塔丽。苏伦德拉和金塔丽从小青梅竹马,两情相悦。但是,他们的爱情遭到了金塔丽父亲的反对。因为苏伦德拉是穷人家的孩子,而金塔丽的父亲则是村里的富人。
2. 花园中的相遇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