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301阅读
诗词解析
1. 诗歌背景介绍
式微式微胡不归?这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。它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四月》,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诗篇,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2. 诗歌内容及赏析
(1)第一部分:夕阳美景无限好
式微式微,胡不归?
# 时间:2024-09-05# 阅读:301
-
685阅读
1. 老马的幸福时光
1.1 诗词网诗词赏析
老马是位退休老人,他酷爱诗词,经常在诗词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,与诗友们交流切磋。在他的诗词里,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、对自然的赞美,以及对人生的感悟。
1.2 晨昏散步
除了诗词创作,老马还喜欢晨昏散步。每当清晨,他都会早早起床,到公园里去散
# 时间:2024-09-05# 阅读:685
-
349阅读
小标题:黄鹤楼的绝色风光
(1) 黄鹤楼是唐朝著名的建筑,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巅,与岳阳楼、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。黄鹤楼的历史悠久,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,因其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。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,他多次来到黄鹤楼,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,其中以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最为有名。
(2
# 时间:2024-09-05# 阅读:349
-
158阅读
清明时节,是一个充满缅怀和追思的节日。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,人们缅怀逝去的亲人和先辈,也感恩生命的轮回和生命的延续。清明节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它不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种文化习俗。
清明时节,诗人们也用诗词来表达他们的思念和感慨。这些诗词,或悲或喜,或感伤或激昂,但都真挚感人,展现了清明节特有的情感和文化内涵。
1. 杜甫:
# 时间:2024-09-05# 阅读:158
-
216阅读
[1] 美不胜收,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měi bù shèng shōu,形容景色非常美丽,让人赞叹不已。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的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。诗中的“美不胜收”,描写了诗人从白帝城出发,沿江而下,两岸猿声不断,山色青翠,风光无限。
[2] 诗词中,有很多描写美不胜收的句子。这些句子,有的描写自然风光,有的描写人情世
# 时间:2024-09-04# 阅读:216
-
249阅读
独步山路,感受秋的韵味
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在这秋日里漫步山间小路,感受秋的韵味,别有一番情趣。
秋风萧瑟,槲叶飘零
秋风萧瑟,秋意渐
# 时间:2024-09-04# 阅读:249
-
174阅读
一、深秋山河图
1. 诗意山河:
秋风萧瑟,山河壮丽。九月的黄叶,如翩翩起舞的黄蝶,在微凉的秋风中,演绎着一场秋的舞剧。山间,黄叶纷飞,次第凋零,勾勒出一幅深秋的诗意画卷。
2. 诗人眼中的秋:
历代诗人,对黄叶情有独钟。他们用笔墨,吟咏着黄叶之美。如唐代诗人杜甫的《秋兴八首》:“黄叶仍风
# 时间:2024-09-04# 阅读:174
-
386阅读
一、诗经中壮士之死
1. 1、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:“大风有隧,彤庭有隧。彼姝者子,何以伐柯?伐柯伐柯,其则不远。”
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士兵为国捐躯的故事。大风刮过,彤庭坍塌,士兵们手握利斧,准备为国征战。他们慷慨赴死,誓死保卫国家。
2. 2、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公刘降于厥邦,京师之野,于时处处。”
# 时间:2024-09-04# 阅读:386
-
188阅读
1. 白发三千丈的出处
白发三千丈出自李白的《将进酒》。这是一首豪迈奔放的诗歌,诗中李白借酒浇愁,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。诗中,“白发三千丈”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李白苍老的容颜和内心深处的忧伤。
2.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
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“缘愁似个长,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”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:忧愁像个长
# 时间:2024-09-04# 阅读:188
-
282阅读
1. 序言:穿越时光的诗意长河
中华诗词,源远流长,它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,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。诗词爱好者常常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,体味着诗人所描绘的种种意境,感受着诗中所蕴藏的情感。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穿越时光的诗意长河,领略其中那些可堪回首的瞬间。
2. 诗人在时光中回首
诗人在创作诗词时,常常会对过去的
# 时间:2024-09-04# 阅读:2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