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50阅读
写在前面
诗词网是一家致力于提供诗词鉴赏、诗词创作、诗词交流等服务的网站。网站收录了大量的诗词作品,其中包括诗经、楚辞、汉乐府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等。网站还提供了诗词鉴赏、诗词创作、诗词交流等功能。欢迎广大诗词爱好者访问诗词网,共同欣赏中国诗词的魅力。
诗词鉴赏
1. 秋思
秋思 张籍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0
-
92阅读
前言
送别,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。诗词中的送别诗,或慷慨悲壮,或缠绵悱恻,或潇洒飘逸,无不令人动容。平明送客楚山孤,便是其中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名作。
一、诗词背景
平明送客楚山孤,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同名诗篇《平明送客楚山孤》。此诗写于李白游历楚山时,送别好友之作。楚山,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,是长江中游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92
-
49阅读
枫叶红,秋意浓
金秋十月,丹枫似火,层林尽染,美不胜收。满山的枫叶,红得像火,黄得像金,绿得像玉,五彩缤纷,美不胜收。微风吹过,枫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。
江桥掩映,暮帆迟
在枫林的深处,有一座古朴的江桥,横跨在江面上,连接着两岸。江桥上,有行人悠闲地散步,也有渔夫在垂钓。桥下,江水静静地流淌,波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9
-
51阅读
一、序曲:乌栖姑苏台,历史的见证
1. 姑苏台,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迹,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西的虎丘山麓,始建于春秋时期,是吴王阖闾为其弟夫差建造的,曾是吴国的宫殿和花园。
2. 在历史上,姑苏台曾多次被毁,又多次重建,如今我们看到的姑苏台是清代重建后的遗迹。
二、诗人们笔下的姑苏台
1. 姑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1
-
46阅读
1. 春日美景
吹面不寒杨柳风,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篇。诗中,诗人描绘了春天里杨柳依依、微风拂面的景象,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、春意盎然的图画。
2. 杨柳迎风
诗中的第一句,诗人写道: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。杨柳是春天的象征,也是诗人喜爱的花卉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杨柳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,它是春天到来的象征,也是离别的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6
-
45阅读
一、秋风与木叶的缠绵悱恻
1. 秋风瑟瑟,吹过大地,卷起一地落叶。木叶纷飞,飘零在空中,诉说着秋的萧瑟与凄凉。
2. 秋风是无情的,它肆意地扫过树梢,将树叶吹落。木叶是脆弱的,它无法抵挡秋风的侵袭,只能随风飘扬。
3. 秋风与木叶的缠绵悱恻,是一场悲情的恋歌。秋风是舞者,木叶是舞伴,它们在秋风中起舞,谱写出动人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5
-
48阅读
一、明月出天山,照亮天地
明月出天山,银辉撒大地。诗人们用他们独特的笔触,描绘了这幅美丽的画卷。李白在《静夜思》中写道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杜甫在《月夜》中写道: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”苏轼在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写道: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8
-
92阅读
前言:
诗句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”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《宿新市徐公店》。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新市徐公店住宿时,看到一个儿童急匆匆地追逐一只黄蝴蝶,黄蝴蝶飞进了菜花地里,儿童再也找不到它的情景。诗句生动活泼,富有童趣,将儿童追逐蝴蝶时的天真烂漫和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一、诗句赏析
“儿童急走追黄蝶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92
-
204阅读
七言诗句的历史沿革
1. 七言诗句的起源:七言诗句起源于中国古代,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。当时,诗歌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朝廷庆典。
2. 七言诗句的发展:在汉朝,七言诗句开始广泛使用,并成为当时流行的诗歌形式之一。到了唐朝,七言诗句发展到了巅峰,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人。
3. 七言诗句的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204
-
52阅读
一、猿啼之声的凄苦意境
1. 诗词中的猿啼之声,往往与凄苦的意境联系在一起。例如,李白的《静夜思》中,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在这首诗中,诗人通过对猿啼之声的描绘,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。
2. 王维的《竹里馆》中,“溪风吹古渡,花径入幽丛。黄鸟时一声,猿啼数行泪。”
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