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56阅读
诗词网精选:日喻 – 传统文化之美
日喻,又称日用比喻,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。它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、事物或现象,来比喻抽象的概念或事物,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,更易理解。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56
-
52阅读
一、晁错的生平
晁错,字仲孺,颍川人。生于汉文帝前元二年(公元前195年),卒于汉景帝四年(公元前154年)。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。
晁错少时家贫,勤奋好学,博览群书。汉文帝时,晁错被举为贤良,拜为中大夫,后升任谏议大夫。晁错为人刚直不阿,敢于直言进谏,深得汉文帝的赏识。
二、晁错的政治生涯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52
-
47阅读
一、春意盎然,万物复苏
(1)春风和煦,百花争妍
随着冬天的离去,春天如约而至。春风吹拂着大地,万物复苏,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田野里,绿油油的麦苗拔节生长,一望无际。花园里,姹紫嫣红的鲜花盛开,争奇斗艳,将春天装点得格外美丽。
(2)樱桃熟透,红遍枝头
在春日的阳光下,樱桃树上挂满了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47
-
122阅读
历代文人吟诵忧国忧民真情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赏析
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,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忧国忧民的诗篇。其中,屈原的《离骚》是其中最著名的诗歌之一。这首诗以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开篇,表达了屈原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忧国忧民,感同身受
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是发自内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122
-
40阅读
一、三月六日的由来
1. 三月六日,是农历三月六日,又称“上巳节”或“踏青节”。
2. 上巳节源于上古时代,最初是人们在春季外出祓除不祥的节日。
3. 后来,上巳节逐渐演变成踏青赏春的节日,成为人们亲近自然、享受春光的好时候。
二、三月六日的习俗
1. 踏青赏春:三月六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40
-
49阅读
绚丽多彩的定义
绚丽多彩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色彩缤纷,五光十色,非常美丽。绚丽,指光彩夺目,色彩鲜艳;多彩,指多种多样的色彩。绚丽多彩通常用来形容风景、花朵或艺术作品等。
绚丽多彩的成语出处
绚丽多彩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这句诗描写了滕王阁秋天的美景,落日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49
-
41阅读
1. 李溥简介
李溥(1078-1119),字正民,号龙川居士,祖籍河内,寓居钱塘,宋代诗人、词人。其诗豪放俊逸,有李白、苏轼之风,与朱敦儒、晁补之并称“苏门四学士”。其词婉约清丽,与秦观、黄庭坚并称“宋三大家”。
2. 李溥的诗歌创作
李溥的诗歌创作主要以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为主,其诗风豪放俊逸,有李白、苏轼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41
-
58阅读
一、屈原的生平
1. 屈原(公元前340年-公元前278年),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、政治家。
2.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官至左徒、三闾大夫。
3. 由于楚怀王昏庸无能,听信谗言,屈原遭受排挤,流放至江南。
4. 在流放期间,屈原创作了大量诗歌,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楚国的担忧。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58
-
45阅读
百巧千穷引深思,探究数字玄机
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,其中诗词更是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。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,蕴藏着许多有趣且耐人寻味的谜题,而“百巧千穷”便是其中之一。那么,“百巧千穷”究竟有何含义呢?它又与哪些数字相关呢?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走进“百巧千穷”的奥秘世界,一探究竟。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45
-
44阅读
第一章:抒发壮志,报国无悔
一、壮志凌云,报国无悔
在满江红的开篇,岳飞以豪迈的笔触,抒发了壮志凌云、报国无悔的情怀。
他用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,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”的诗句,表达了他为国效力、报效家国的坚定决心。
二、壮志报国,不畏生死
岳飞一生
# 时间:2024-03-09# 阅读: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