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70阅读
一、愁在诗词中的普遍性
1. 愁之由来
人生不如意,十有八九,愁绪难免。
诗人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像,更容易感伤抑郁,更容易为愁所困。
2. 愁之形式
焦虑烦闷之愁。
郁郁寡欢之愁。
悲愁叹泣之愁。
# 时间:2024-09-16# 阅读:70
-
90阅读
诗仙李白的望天门山之行:他为何人称“謫仙人”?
望天门山李白
望天门山李白人称什么
望天门山李白人称謫仙人
# 时间:2024-09-16# 阅读:90
-
207阅读
一、老子想尔注的由来
老子想尔注是流传于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,由魏国信陵君门客李悝所著,以与老子《道德经》类似的排比对偶句式记述老子语录,阐释了老子哲学思想、道论和修养理论,是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。
二、老子想尔注的主要内容
1. Tao, the Supreme Principle:
# 时间:2024-09-16# 阅读:207
-
74阅读
小标题一:盛世气象,诗情画意
正文一:
宫词,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支重要的体裁。它产生于晚唐,兴盛于宋元,在明清两代达到顶峰。宫词主要描写宫廷生活,是反映宫廷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。
盛唐时期,国富民强,社会安定,文化繁荣,宫廷生活也呈现出一派气象万千的景象。这期间,宫词创作大量涌现,代表诗人有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
# 时间:2024-09-15# 阅读:74
-
83阅读
1. 席慕容简介
席慕容,本名穆伦·席连勃,1943年出生于蒙古察哈尔省,祖籍内蒙古科尔沁草原,中国台湾女诗人、散文家、画家。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,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故乡的山水风光,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。
2. 乡愁的情感基调
席慕容的诗歌中,乡愁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。她的乡愁,是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深深眷恋,
# 时间:2024-09-15# 阅读:83
-
61阅读
一、历史背景
墓春堂,位于江苏省扬州市,原为明代状元黄辉的故居,后因黄辉之孙黄景昉在此兴修园林而得名。墓春堂占地约10亩,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,分为前厅、后堂、东厢、西厢四部分。前厅为三进院落,中有假山、池塘、花木,环境清幽。后堂为两进院落,有厅堂、卧室、书房等,陈设典雅。东厢为黄辉的祠堂,西厢为黄景昉的书斋。
二、建筑特色
# 时间:2024-09-15# 阅读:61
-
109阅读
1. 含笑九泉的含义
含笑九泉,汉语成语,又作“含笑黄泉”,意思是即使逝去,也要面带微笑,并非专门指去世后的笑颜。在表示对逝者的祝福和怀念时,人们常常会说“含笑九泉”。
2. 含笑九泉的出处
含笑九泉一词最早出自汉代东方朔的《七谏·初放》。原文为:“忽忘身之贱,行身于九州,志得意气扬,何为复愁苦。安能促年寿?
# 时间:2024-09-15# 阅读:109
-
86阅读
一、声音本身没有情感
1、声音的本质:声音是物理振动,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形式,没有情感和情绪。
2、声音的物理属性:声音的属性包括音高、音调、音长、音色等,这些属性决定了声音的物理特征,但并不赋予声音情感。
二、感受来源于心理
1、人类对声音的反应:人类对声音的反应是主观的,受文化、经历、
# 时间:2024-09-15# 阅读:86
-
105阅读
1. 天资聪颖,少年扬名
张柬之出生于唐高宗永隆元年(680年),自幼聪颖过人,五岁就能诗文。十岁时,他随父亲张大安前往洛阳,拜当时大儒虞世南为师,深得虞世南的赏识。虞世南称赞他:“此子才华横溢,前途不可限量。”
2. 贞观年间,初入仕途
张柬之二十岁时,高宗皇帝诏令天下贤能之士赴京应试,他应诏而至,一举考中进士
# 时间:2024-09-15# 阅读:105
-
59阅读
开篇发问“休问梁园旧宾客”,点出怀念往昔繁荣之景,同时暗指物是人非的悲凉。
小标题:身在鱼龙漫几席
“身在鱼龙漫几席”的描写生动形象,以“鱼龙”比喻梁园往日的宾客。他们齐聚一堂,推杯换盏,尽享欢聚之乐。但是现在,这些曾经的宾客已经不在,只剩下诗人独自一人,面对着空荡荡的梁园,不禁发出“休问梁园旧宾客”的感叹。
# 时间:2024-09-15# 阅读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