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诗歌与人生 第122页
  • 107阅读
    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       前言:   诗句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”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《宿新市徐公店》。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新市徐公店住宿时,看到一个儿童急匆匆地追逐一只黄蝴蝶,黄蝴蝶飞进了菜花地里,儿童再也找不到它的情景。诗句生动活泼,富有童趣,将儿童追逐蝴蝶时的天真烂漫和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   一、诗句赏析   “儿童急走追黄蝶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107
  • 223阅读
    七言诗句:千古名篇的诗意与韵味
       七言诗句的历史沿革   1. 七言诗句的起源:七言诗句起源于中国古代,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。当时,诗歌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朝廷庆典。   2. 七言诗句的发展:在汉朝,七言诗句开始广泛使用,并成为当时流行的诗歌形式之一。到了唐朝,七言诗句发展到了巅峰,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人。   3. 七言诗句的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223
  • 66阅读
    寂寞闻猿愁:诗词中的猿啼之音
      一、猿啼之声的凄苦意境   1. 诗词中的猿啼之声,往往与凄苦的意境联系在一起。例如,李白的《静夜思》中,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在这首诗中,诗人通过对猿啼之声的描绘,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。   2. 王维的《竹里馆》中,“溪风吹古渡,花径入幽丛。黄鸟时一声,猿啼数行泪。”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6
  • 61阅读
    巷子里的阳光:一首诗意的乐章
       一、清晨的巷子   1. 晨曦微露,巷子里的阳光开始悄悄萌动。   2. 伴着清脆的鸟鸣,第一缕阳光透过狭窄的巷道,照射进墙角的青苔,映出生命的活力。   3. 巷子的尽头,有一棵高大的老树,它在岁月的刻画下,枝繁叶茂,为巷子里的居民撑起一片绿荫。   4. 清晨的巷子,人烟稀少,只有偶尔的脚步声打破了这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1
  • 76阅读
  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背后的故事
       一、陶渊明的生平   1. 陶渊明,字元亮,别号五柳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。   2. 东晋末期著名诗人,与谢灵运、谢惠连并称“陶谢”,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。   3. 他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,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高尚情操,是后世文人、诗人推崇的典范。    二、桃花源记的故事背景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76
  • 148阅读
    叹时光流逝之诗句:岁月匆匆、韶华易逝
       1.时光流逝的感叹   时光如流水,逝者如斯夫!古往今来,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来感叹时光的流逝。这些诗句或悲凉感伤,或豁达旷达,都饱含着对人生的哲思。    2.经典诗句   1. 白驹过隙,忽然而已。——曹操《观沧海》   2. 时光冉冉,似水流年。——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   3. 世事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148
  • 73阅读
    神女峰上舒婷的诗情画意
       一、舒婷简介   舒婷,原名龚佩瑜,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,1972年开始发表诗歌,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。她的诗歌取材广泛,内容丰富,既有对人生,社会和自然的思考,也有对爱情和友情的赞美。她的诗歌语言优美,意境深刻,富有抒情性和哲理意味。她的诗歌代表作有《致橡树》、《神女峰》、《双桅船》等。    二、神女峰   神女峰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73
  • 69阅读
    【艺术鉴赏】相见欢 李煜:情为何物,莫尽相思
      一、李煜生平简介   李煜(937年8月15日-978年8月14日),南唐末代君主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徐州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人。曾封吴王,故又称李后主,史称南唐元宗。   父亲是南唐第二位君主李璟,母亲是李璟的继妃钟皇后。李煜自小便展露其才华,17岁时,封为吴王。961年,其父李璟病逝,李煜继位,年仅25岁。   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9
  • 63阅读
    巫峡赏雾阅读答案(巫峡赏雾阅读答案及)
       巫峡赏雾中隐藏的奥秘   巫峡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而闻名遐迩,也是赏雾的胜地。    巫峡赏雾的最佳时机   巫峡赏雾的最佳时间是春夏之交,此时天气晴朗,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3
  • 229阅读
    我的保姆大堰河,二十世纪的中国民间诗歌之瑰宝
       一、引言   在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上,《大堰河-我的保姆》是一座巍峨的丰碑,它以其朴素的语言、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。这首长诗由艾青创作于1938年至1941年,以诗人的保姆大堰河为原型,通过对她的生活经历和坎坷命运的描绘,反映了20世纪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坚韧不屈的精神,同时也是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和对新社会的向往。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229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