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75阅读
一、苏轼词作背景介绍
1. 苏轼其人
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四川眉山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。苏轼的诗词以豪放为主,气势恢弘,想象丰富,语言生动,意境深远,被誉为“诗词双绝”。
2. 词作创作背景
《横看成峰侧成岭》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(1073年)所作,当时他正在黄州任团练副使。黄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75
-
60阅读
一、学而思,方能明理
1. 学,是知识的汲取
学,是知识的汲取,是吸收新知、增长见识的过程。
通过学习,我们可以掌握各种技能,扩展我们的知识面,丰富我们的思想。
2. 思,是知识的消化
思,是知识的消化,是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理解。
通过思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60
-
62阅读
古代那些写尽爱情的诗词之美
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,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词。这些诗词描写了爱情的美好与纯洁、爱情的欢乐与悲伤、爱情的忠贞与背叛,让人读后不禁为之动容。
˂h3关于爱情的美好与纯洁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62
-
60阅读
开篇点题:
苏洵是谁,他有何过人之处?相信不少朋友会发出这样疑问。苏洵,眉山人,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眉山苏洵少不喜学,苏老泉后半生,终成一代大家。
苏洵的坎坷人生:
1. 幼年不爱读书,少年不喜欢读书,成年厌恶读书。
苏洵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,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儒生。受家庭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60
-
56阅读
一、诗歌分类概述
诗歌分类是根据诗歌的不同特征进行的,主要包括体裁、题材、风格等方面。诗歌的体裁主要有古体诗、近体诗、词、曲等。古体诗包括四言诗、五言诗、七言诗等,近体诗包括律诗、绝句等,词是隋唐五代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,曲是元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。
二、诗歌体裁分类
诗歌的体裁主要包括: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56
-
97阅读
古往今来,文人骚客总不吝惜对春天的赞美之词。春,是希望和生机的象征,是新生命的开始。在这万物复苏之际,吟诵着描写春天的古诗,感受诗句中的春意盎然。
1. 春天的呼唤
春天,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。诗人用他们的笔触,描绘出春天的勃勃生机。
《春晓》:孟浩然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97
-
67阅读
一、蒹葭苍苍,情意绵绵
1. 蒹葭苍苍,情意绵绵
诗经蒹葭,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。诗中,诗人对心上人的思恋之情如蒹葭一般绵长深厚。诗人以蒹葭起兴,比喻自己对心上人的一片情意。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,正是诗人内心感情的真实写照。
2. 伊人伊人,在水一方
诗中,诗人反复吟唱着“伊人伊人,在水一方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67
-
98阅读
前言
在法国南部的圣雷米,有一座不甚起眼的坟墓,它属于一位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——文森特·梵高。他的墓前永远摆放着一束鲜艳的向日葵,那是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仰。
一、梵高的一生
1853年,梵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。他从小就表现出对绘画的热爱,但他的家庭并不支持他走上艺术道路。梵高做过教师、传教士、画商,但他最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98
-
66阅读
惊才绝艳的唐诗宋词,抒发凄美忧伤
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每到中秋节,人们都会赏月、吃月饼、团圆共度。中秋节的月亮是那么的圆、那么的亮,也勾起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。因此,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许多咏月诗词,来表达他们对中秋节的感受。
1. 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66
-
65阅读
1.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
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,从古代圣贤到现代伟人,无不推崇勤俭节约。孔子说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”意思是说,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,居住不要求舒适,做事要敏捷谨慎,言谈要合乎道义。老子说: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意思是说,俭
# 时间:2024-03-04# 阅读: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