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39阅读
---
序言
李白,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其诗歌豪放、飘逸,不拘一格,被誉为“诗仙”。李白一生游历广泛,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而巴蜀之地,更是他钟爱之地。诗人一生曾多次游历巴蜀,并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诗仙游蜀始末
1. 初到巴蜀,惊叹蜀地美景
唐玄宗开元十三年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39
-
89阅读
1、刘桢简介与出生地
刘帧,字公干,沛国相县(今江苏宿迁)人。他于建安十五年(210年)生,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,其父刘岵曾任豫章太守。刘帧自幼聪颖好学,才思敏捷,特别擅长诗歌创作。十岁那年,刘桢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:“天地四时行,百物生有本。春荣秋衰谢,朝华安能久?”
2、早年经历
刘帧早年曾游学于蔡邕之门,深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89
-
56阅读
刘桢简介
刘桢,字公干,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著名诗人,建安七子之一。他出生于北海郡朱虚县(今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),早年博览群书,才华横溢,以诗名而闻名于世。
诗歌创作
刘桢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建安时期。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,风格清丽俊逸,意境深远。他的作品中有很多著名的诗句,如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56
-
41阅读
小标题1:清明节的起源与习俗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明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。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,寒食节是上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,上巳节是古代人们春季祓禊、祈求福佑的节日。在春秋时期,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,下令在介子推被焚死的日子禁火,只吃冷食,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。后来,清明节和寒食节合并,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。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41
-
40阅读
[小标题一:征人怨的由来]
1. 征人怨,又称思妇怨,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体裁,其特点是抒发戍边将士及其妻子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苦。
2. 征人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当时诸侯国征伐频繁,戍守边疆的将士们远离家乡,与亲人分离,思念之情十分强烈,于是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来表达他们的思念之情。
3. 这些诗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40
-
46阅读
读懂“胡天八月即飞雪”将明白诗人苦寒时节的感受
胡天八月即飞雪,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。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,抒发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思念之情。胡天八月即飞雪,其诗句也成为了千古名句,被后人广为传诵。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46
-
74阅读
1. 含蓄委婉,诗词的独特魅力
诗词,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,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内涵而广受人们喜爱。而在这其中,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更是诗词的一大特色。
含蓄委婉,是指诗人在创作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,而是通过一定的暗示或比喻来传达,从而给人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。这种表达方式,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非常常见,也是诗词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74
-
59阅读
一、秋日萧瑟之景
1、秋风萧瑟,落叶飘零。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”
在这首诗中,刘禹锡一开头就用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一句点明了秋日的萧瑟与悲凉。
诗中的“秋风萧瑟”,不仅写出了秋风的凄厉,还写出了萧瑟的秋风吹过大地时,树叶纷纷飘落、枯草随风飘荡的情景。
“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59
-
41阅读
1. 杜牧简介
杜牧(公元803年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朝著名诗人,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,自幼聪颖好学,博览群书,才华横溢。
2. 杜牧的诗歌成就
杜牧的诗歌创作以绝句和律诗见长,语言清丽流畅,音律和谐优美,意境深远,耐人寻味。其诗歌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41
-
39阅读
1. 缘起今生,相思入骨。
最 浪漫情人节诗句,莫过于陆游和唐婉的《钗头凤》:
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东风恶,欢情薄,一怀愁绪几年前。
似曾相识燕归来,小园香径独徘徊。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肠断写从今后,莫莫把人恨。十年踪迹十年心,应须臾终无意。绝情诗里却相对
# 时间:2024-03-02# 阅读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