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民间传说 第129页
  • 127阅读
    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
       一、诗词赏析   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 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。渭城是西安市临潼区渭城镇,在长安以东约30公里,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。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四年(716年),当时王维26岁,正在长安任尚书郎。他的朋友元二奉命出使安西,王维在渭城为元二饯行。  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127
  • 81阅读
    诗人李翱:用诗歌诠释山河之美
       一、李翱简介   李翱,唐代诗人、散文家、思想家,字习之,号浮休子,荆南江陵人。生于唐德宗贞元九年(公元792年),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(公元842年),享年五十一岁。李翱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,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深受时人推崇。    二、李翱的诗歌风格   李翱的诗歌风格主要以清新自然、意境优美为主。他的诗歌语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81
  • 55阅读
    刘谊:诗词名家,传世佳作
      一、简介:刘谊的生平经历   1. 出生地与成长:   刘谊(1041-1118),字贡父,号后村,北宋诗人、词人,吏部侍郎、权参知政事。汉族,出生于江西南昌。   2. 仕途经历:   刘谊自幼聪明好学,博览群书。早年考中进士,官至吏部侍郎,权参知政事。   3. 才华横溢: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55
  • 69阅读
    知否知否应是绿:宋代诗词中关于绿色的诗词鉴赏
       一、绿色的意象   1. 万物复苏的象征   在宋代诗词中,绿色经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。诗人吴潜的《答宋无咎见寄》中写道“绿草含春色,芳菲染眼新”,描绘了春日草木繁盛、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的景象。   2. 希望与活力的象征   绿色还象征着希望与活力。陆游的《浣溪沙》中写道“小园绿满榴枝重,草阁黄昏花影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69
  • 49阅读
    艾青:用诗歌抒写壮丽史诗的现代诗人
       一、艾青其人   1. 艾青,原名蒋海澄,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金华。   2. 现代著名诗人,被誉为“人民诗人”。   3. 1930年开始写诗,代表作有《芦笛》、《太阳》、《黎明的通知》。   4. 诗歌风格朴实、清新,充满革命豪情和浪漫气息。   5. 1950年加入中国共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9
  • 106阅读
    岳阳楼记通假字的运用及其艺术特色
      1. 通假字的概念和作用   通假字,是指在古文中,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,这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。通假字的使用,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、生动、形象,也能增强文章的韵律感。   2. 岳阳楼记中通假字的运用   在《岳阳楼记》中,范仲淹运用了多处通假字,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、形象、富有韵律感。例如: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106
  • 47阅读
    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:感受山间独处的静谧与美好
       1. 空山不见人:山间独处的幽静之美   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《鹿柴》,描绘了一幅山间独处的幽静画面。诗人独自一人漫步在山间,周围寂静无声,不见人影,只听到隐隐约约的人声从远处传来。这幅画面给人一种空灵、悠远、静谧之感,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,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。 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我们很少有机会能真正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7
  • 42阅读
    秋雁南回(秋雁南回文学论坛)
       秋雁南回,诗情画意惹人醉   秋雁南回,天高云淡,一派萧瑟。秋雁南回,留下诗一般的风景,留下画一般的意境,让人沉醉其中,无法自拔。    秋雁南回,大雁南飞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2
  • 38阅读
    白马篇的翻译:一首描写古战场悲壮场景的诗歌
       前言   白马篇是中国汉代乐府诗歌,属于《古诗十九首》之一。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古战场上悲壮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。    正文   1. 诗歌背景   白马篇创作于汉武帝时期,当时汉武帝穷兵黩武,对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,造成人民流离失所,生灵涂炭。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38
  • 45阅读
    先帝不以臣,臣不以国,忠义尽矣
       文章目录:   1. 先帝不以臣,臣不以国   2. 忠义尽矣   3. 后世对先帝的评价    先帝不以臣,臣不以国   先帝不以臣,臣不以国,忠义尽矣。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的一句名言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先帝刘备没有因为臣子的过错而放弃国家,而臣子诸葛亮也没有因为国家
    # 时间:2024-03-05# 阅读:45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