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洵(1009年-1066年),字明允,号老泉,北宋著名文学家,与其子苏轼、苏辙并称“三苏”,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苏洵以散文见长,其文章雄健有力,逻辑严密,尤以《六国论》《权书》等政论文著称,相较于散文,苏洵的诗作相对较少,尤其是七言诗,传世作品不多,本文将梳理苏洵的七字诗(即七言诗)作品,并探讨其诗歌风格及文学价值。
一、苏洵的七言诗作品
苏洵的诗作现存数量有限,据《全宋诗》及《苏老泉集》所载,其诗歌总数约数十首,其中七言诗更是寥寥无几,目前可考的苏洵七言诗主要有以下几首:
此诗是苏洵晚年所作,表达了对友人韩琦(韩魏公)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,诗中写道:
> **“晚岁登门最不才,萧萧华发映金罍。
> 不堪丞相延东阁,闲伴诸儒老曲台。
> 佳节久从愁里过,壮心偶傍醉中来。
> 暮归冲雨寒无睡,自把新诗百遍开。”
这首诗语言质朴,情感深沉,展现了苏洵晚年的心境。
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七言诗,苏洵在游览嘉州(今四川乐山)龙岩时所作:
> **“系舟长堤下,日夕事南征。
> 往意纷何速,空严幽自明。
> 使君怜远客,高会有馀情。
> 酌酒何能饮,去乡怀独惊。”
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流露出羁旅之思。
此诗为送别友人吴中复赴任潭州(今湖南长沙)所作,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和惜别之情:
> **“十年曾作犍为令,四壁萧然不讳贫。
> 归去江湖还旧隐,却寻梅福作比邻。”
诗中体现了苏洵对友人清廉品格的赞赏。
这是苏洵回复友人陈公美的一首七言诗,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珍视,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:
> **“昔君叩门如啄木,深衣青纯帽方屋。
> 谓是诸生延入门,坐定徐言出公族。
> 尔曹面目何足嗔,如此作人何不辱。”
语言直率,展现了苏洵豪放的性格。
二、苏洵七言诗的风格特点
苏洵的诗歌风格与其散文风格有相似之处,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:
1、语言质朴,不事雕琢
苏洵的诗作较少使用华丽的辞藻,而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,如《九日和韩魏公》中的“晚岁登门最不才,萧萧华发映金罍”,语言简练却饱含沧桑之感。
2、情感真挚,直抒胸臆
苏洵的诗往往直抒胸臆,不刻意追求含蓄,如《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》中“十年曾作犍为令,四壁萧然不讳贫”,直接表达了对友人清廉品格的赞赏。
3、议论性强,富有哲理
受其政论文影响,苏洵的诗中常带有议论色彩,如《答陈公美》中“尔曹面目何足嗔,如此作人何不辱”,带有鲜明的批判意味。
4、题材多样,但数量有限
苏洵的诗作涉及赠答、写景、抒怀等多种题材,但总体数量较少,尤其是七言诗,传世作品不多。
三、苏洵为何诗作较少?
相较于散文,苏洵的诗作数量明显偏少,尤其是七言诗,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点:
1、以文名世,诗非所长
苏洵以散文著称,其文章风格雄健,逻辑严密,而诗歌创作并非其主攻方向,他在《上欧阳内翰书》中曾自谦“予少而读书,及壮而好古文”,可见其更专注于古文创作。
2、时代背景影响
北宋初期,诗坛仍受晚唐五代诗风影响,而苏洵更倾向于古文运动,推崇韩愈、欧阳修等人的文风,因此诗歌创作较少。
3、个人兴趣使然
苏洵晚年专注于政治研究和子辈教育,其精力多用于撰写政论文章(如《六国论》),诗歌创作并非其重点。
四、苏洵诗歌的文学价值
尽管苏洵的诗作数量不多,但其诗歌仍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:
1、反映北宋士人风貌
苏洵的诗作多涉及赠答、抒怀,展现了北宋文人士大夫的交游与思想,如《九日和韩魏公》中对韩琦的敬仰,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。
2、体现“三苏”家学渊源
苏洵的诗歌风格对其子苏轼、苏辙有一定影响,苏轼的豪放诗风、苏辙的沉稳诗风,均可追溯至苏洵的文学理念。
3、补充宋代诗坛多样性
宋代诗坛以苏轼、黄庭坚、陆游等人为代表,而苏洵的诗作虽不多,却为研究北宋文学提供了重要补充。
五、结语
苏洵的七言诗数量有限,但每一首都凝聚了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学风格,他的诗作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议论性强,虽不及散文影响深远,但仍值得后世研究,作为“三苏”之首,苏洵的诗歌与其散文一样,展现了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,为宋代文学增添了独特的光彩。
若想进一步了解苏洵的文学成就,除诗歌外,其政论文如《六国论》《权书》等更是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1521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