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张说其人与《蜀道后期》的创作背景

张说(yuè),唐代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,生于667年,卒于730年,字道济,一字说之,洛阳人,作为唐玄宗开元时期的重要宰相,张说在政治上有"开元名相"之称,在文学上则与苏颋并称"燕许大手笔",是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的重要文学家。
《蜀道后期》是张说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如下:
"客心争日月,来往预期程。
秋风不相待,先至洛阳城。"
这首诗创作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期间,开元元年(713年),张说因与姚崇政见不合,被贬为相州刺史,后转任岳州刺史,在赴任或返京途中,他途经艰险的蜀道,有感而发写下此诗,诗中"后期"二字并非指"蜀道的后期阶段",而是指"比预期时间晚到"的意思,表达了诗人因行程延误而产生的焦急心情。
关于张说名字的读音,现代汉语中"说"字有shuō、shuì、yuè三种读音,作为人名,张说的"说"应读作yuè,这是古代汉语中"说"通"悦"时的读音,唐代人名中常见这种用法,如著名诗人元结的字"次山"中的"次"也读作特殊音,当代学者如钱钟书、傅璇琮等在著作中均标注张说的"说"读yuè,这一读音在学术界已成共识。
二、《蜀道后期》的文本分析与诗意解读
《蜀道后期》虽只有短短二十字,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精妙的艺术表现,首句"客心争日月"中,"客心"指旅人之心,"争日月"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时间赛跑的急切心情,一个"争"字,将抽象的时间意识转化为具象的竞争关系,体现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敏感。
第二句"来往预期程"进一步说明这种焦急的缘由——诗人对自己的行程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时间安排。"预期程"三字展现了唐代士人严谨的时间观念,也暗示了诗人作为政治人物的自律性格。
诗的后两句"秋风不相待,先至洛阳城"运用了拟人手法,将秋风人格化,诗人原计划在秋风之前抵达洛阳,但实际行程却落后于自然节候的变化,这里的"洛阳城"既是实指唐代东都洛阳,也象征着诗人的政治归宿和人生理想,秋风先至的意象,既表达了诗人对行程延误的遗憾,也隐含着对政治机遇可能错失的忧虑。
从诗歌技巧看,张说在这首小诗中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,他通过对比手法(人心与自然的对比)、拟人手法(秋风不相待)和象征手法(洛阳城的象征意义),在极简的文字中创造了丰富的意蕴,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,体现了盛唐诗歌开始形成的含蓄蕴藉、言简意丰的美学特征。
三、张说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
张说作为"开元名相",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,在文学上也成就斐然。《蜀道后期》虽是他的一首小诗,却可以窥见其文学创作的特点和成就。
张说的文学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他的文章创作,代表唐代散文由骈入散的重要转折;二是他的诗歌创作,尤其是边塞诗和山水诗对盛唐诗风有直接影响;三是他作为文坛领袖对盛唐文学人才的培养和提携。
在文章方面,张说与苏颋并称"燕许大手笔",其奏议、碑志等实用文体写得气势恢宏、说理透辟,代表了唐代散文由六朝骈俪向秦汉古文过渡的中间形态,他的《起义堂颂》《大唐西域记序》等作品,既有骈文的整饬之美,又有古文的雄浑之气。
在诗歌方面,张说现存诗作350余首,题材广泛,风格多样,他的边塞诗如《巡边在河北作》气势雄浑;山水诗如《幽州夜饮》清新自然;而像《蜀道后期》这样的小诗则含蓄隽永,张说的诗歌创作实践,为后来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艺术准备。
更重要的是,张说作为当时文坛领袖,提携了一批后来成为盛唐代表诗人的年轻才俊,如张九龄、贺知章、王翰等都曾得到他的赏识和推荐,这种对文学新人的培养,间接促成了盛唐诗歌黄金时代的到来。
四、《蜀道后期》的现代价值与启示
《蜀道后期》虽是一千多年前的作品,但对现代读者仍有多方面的启示价值。
诗中表现的"时间焦虑"具有跨时代的普遍意义,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,人们同样面临各种时间压力,"争日月"的心态在当代更为普遍,张说通过诗歌将这种焦虑审美化、艺术化的处理方式,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时间压力的另一种可能——将紧迫感升华为艺术创造。
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也值得现代人借鉴。"秋风不相待"的无奈感叹,反映了人类计划与自然规律之间的永恒矛盾,在当代生态危机背景下,这首诗提醒我们反思人类中心主义,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关系。
从文学创作角度看,《蜀道后期》展示了如何在极简形式中表达丰富内涵的艺术智慧,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这种"少即是多"的美学原则对文学创作和日常表达都有启示意义。
张说的生平与创作也给我们人生启示,他虽一度被贬,但并未消沉,而是在逆境中创作出优秀作品,最终重返政治中心,这种在挫折中坚持创作、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的精神,对现代人面对人生困难时具有鼓舞作用。
五、张说的名字与诗歌的永恒
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——"蜀道后期作者怎么念",我们不仅明确了张说(yuè)的正确读音,更通过这首小诗走进了这位开元名相的精神世界,名字的正确读音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基本尊重,而对其作品的深入理解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。
《蜀道后期》以其简洁深邃的艺术魅力,穿越千年时光依然鲜活,诗中那种对时间的敏感、对行程的关切、对归宿的向往,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,张说通过二十个汉字,将这些体验凝结为永恒的艺术瞬间。
在当代重读这样的古典诗歌,不仅是为了知识传承,更是为了心灵对话,当我们正确读出"张说(yuè)"的名字,当我们细细品味"秋风不相待"的诗句,我们就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心灵交流,这正是古典文学永恒价值的体现,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阅读、研究和传播这些经典的根本原因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2114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5-10-25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4-03-01im
2024-02-10im
2024-02-26im
2025-05-06im
2024-03-04im
2024-03-02im
2024-02-27im
2024-02-28im
2024-03-01im
2024-03-03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