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诗歌与人生

清明时节读高翥,冢上青青草又生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5月02日 阅读:75 评论:0

一、清明与诗:高翥笔下的生死之思

清明时节读高翥,冢上青青草又生

清明,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特殊的节气之一,它既是农事的重要节点,又是祭祖扫墓、缅怀先人的日子,在这一天,人们踏青、插柳、祭扫,既有对逝者的追思,又有对生命的感悟,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,清明更是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主题,南宋诗人高翥(zhù)的《清明日对酒》便是其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。

高翥(1170—1241),字九万,号菊磵,南宋江湖派诗人,他的诗风质朴自然,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,抒发对人生、世事的感慨,在《清明日对酒》中,他写道:

>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

>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杜鹃。

>日落狐狸眠冢上,夜归儿女笑灯前。

>人生有酒须当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!

这首诗以清明扫墓为背景,描绘了生者祭奠逝者的场景,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死、世事的深刻思考。“冢”字的出现尤为关键。“冢”究竟怎么读?它的含义又是什么?

二、“冢”字的读音与含义

“冢”读作zhǒng,与“肿”“种”同音,在古代汉语中,“冢”有多种含义:

1、高大的坟墓:如“黄帝冢”“英雄冢”,指规模较大的陵墓。

2、山顶:如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中的“山冢崒崩”,指山峰。

3、长(zhǎng)、大:如“冢子”指长子,“冢宰”指古代六卿之首,相当于宰相。

在高翥的诗中,“冢”指的是坟墓,诗人用“狐狸眠冢上”这一意象,既描绘了清明时节墓地的荒凉,又暗含生死无常的感慨。

三、高翥诗中的生死观

高翥的《清明日对酒》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不仅在于其语言平实、意象生动,更在于它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。

**1. 生者的哀思与逝者的寂寥

诗的前四句写清明扫墓的场景:南北山头遍布墓田,人们纷纷前来祭扫,纸灰飞扬如白蝴蝶,泪水滴落似红杜鹃,这些意象既美丽又凄凉,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深切怀念,后四句笔锋一转,写日落之后,狐狸在坟冢上安眠,而祭扫的人们已回到家中,在灯前谈笑,这种对比凸显了生死的界限——无论生者如何哀悼,逝者终究无法感知。

2. “人生有酒须当醉”的豁达

诗的结尾写道:“人生有酒须当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!”这是高翥对人生的态度——既然死亡无法避免,不如珍惜当下,及时行乐,这种看似消极的感慨,实则蕴含着对生命的珍视。

四、清明文化的现代意义

高翥的诗虽然写于南宋,但其对生死的思考至今仍有启示,在当代社会,清明节不仅是祭祖的日子,更是人们反思生命、珍惜当下的契机。

**1. 祭祖:连接过去与未来

清明扫墓不仅是仪式,更是家族记忆的传承,通过祭奠先人,我们得以回顾历史,思考家族与个人的命运。

**2. 踏青:感受生命的活力

清明正值春光明媚,人们踏青、赏花,感受大自然的生机,这种活动与祭扫形成鲜明对比,提醒我们:生命虽短暂,但依然值得珍惜。

3. 生死教育:直面生命的终点

在现代社会,死亡常被回避,而清明节提供了一个契机,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有限性,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。

五、冢上青青草又生

高翥的诗让我们看到,清明不仅是祭扫的日子,更是思考生死的时刻。“冢”字虽指坟墓,但坟头的青草年年复生,象征着生命的循环,正如诗人所言,人生短暂,唯有珍惜当下,方能不负此生。

在这个清明,不妨读一读高翥的诗,感受古人对生死的豁达,也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意义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2891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