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梅这首诗的平仄运用探析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5月02日 阅读:102 评论:0

一、引言

雪梅这首诗的平仄运用探析

在中国古典诗歌中,平仄是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决定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,宋代诗人卢梅坡的《雪梅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,其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同时符合近体诗的平仄规律,本文将从《雪梅》的文本出发,分析其平仄运用,探讨平仄如何影响诗歌的表达效果,并进一步说明格律诗的基本平仄规则。

二、《雪梅》原诗及背景

卢梅坡的《雪梅》共有两首,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:

>《雪梅》其一

> 梅雪争春未肯降,骚人阁笔费评章。

> 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。

这首诗以拟人手法描绘梅花与白雪争春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,从格律上看,这首诗属于七言绝句,符合近体诗的平仄要求。

三、平仄的基本概念

在分析《雪梅》的平仄之前,有必要先了解平仄的基本概念,平仄是指汉语四声的分类:

平声:即平调,包括现代汉语的第一声(阴平)和第二声(阳平)。

仄声:即非平调,包括现代汉语的第三声(上声)、第四声(去声)以及古汉语中的入声(现代普通话已消失,但在方言中仍有保留)。

在格律诗中,平仄交替使用,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,以七言绝句为例,其基本平仄格式有四种:

1、仄起首句不入韵式

2、仄起首句入韵式

3、平起首句不入韵式

4、平起首句入韵式

《雪梅》采用的是仄起首句入韵式

四、《雪梅》的平仄分析

我们逐句分析《雪梅》的平仄(以现代汉语拼音标注):

**1. 第一句:梅雪争春未肯降

原文:梅雪争春未肯降

拼音:méi xuě zhēng chūn wèi kěn xiáng

平仄:平仄平平仄仄

按照七言绝句的仄起式标准格式,首句应为:

仄仄平平仄仄平

而“梅”是平声,首字可平可仄(即“一三五不论”),因此符合格律。

**2. 第二句:骚人阁笔费评章

原文:骚人阁笔费评章

拼音:sāo rén gé bǐ fèi píng zhāng

平仄:平平仄仄仄平平

标准格式应为:

平平仄仄仄平平

此句完全符合格律,阁”为入声字(现代普通话读阳平,但古属仄声)。

**3. 第三句:梅须逊雪三分白

原文:梅须逊雪三分白

拼音:méi xū xùn xuě sān fēn bái

平仄:平平仄仄平平仄

标准格式应为:

平平仄仄平平仄

此句完全符合格律,“白”为入声字(古属仄声)。

**4. 第四句:雪却输梅一段香

原文:雪却输梅一段香

拼音:xuě què shū méi yī duàn xiāng

平仄:仄仄平平仄仄平

标准格式应为:

仄仄平平仄仄平

此句完全符合格律,“一”为入声字(古属仄声)。

五、平仄对诗歌表达的影响

平仄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朗朗上口,还能增强情感表达,在《雪梅》中:

1、首句“梅雪争春未肯降”

- “争春”二字均为平声,音调上扬,表现梅花与雪的“争”态。

- “未肯降”三字为“仄仄平”,音调先抑后扬,突出“不肯服输”的倔强感。

2、第二句“骚人阁笔费评章”

- “骚人”平起,音调舒缓,表现诗人的从容。

- “费评章”三字“仄平平”,音调先降后升,体现诗人难以评判的矛盾心理。

3、第三、四句的对比

- “梅须逊雪三分白”音调平稳,表现梅花的谦逊。

- “雪却输梅一段香”音调起伏,突出雪的“输”态,与梅的“香”形成对比。

六、格律诗的变通与拗救

虽然《雪梅》整体符合平仄规则,但格律诗并非完全僵化,诗人可以适当调整平仄,称为“变通”或“拗救”。

“一三五不论”:即诗句的第一、三、五字平仄可灵活调整。

“二四六分明”:即诗句的第二、四、六字必须严格遵循平仄。

在《雪梅》中,“梅雪争春未肯降”的首字“梅”为平声,本应是仄声,但属于“一三五不论”的变通,不影响整体格律。

七、结论

《雪梅》作为一首七言绝句,严格遵循了平仄规律,同时通过音调的起伏变化,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,平仄的运用不仅使诗歌具有音乐美,还能辅助情感表达,使读者在吟诵时感受到梅与雪的争春之趣,学习古典诗歌的平仄规则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人的艺术匠心,并在创作中加以借鉴。

八、延伸思考

除了《雪梅》,许多经典唐诗宋词都严格遵循平仄格律,如杜甫的《绝句》、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等,读者可以尝试分析这些作品的平仄,进一步体会格律诗的魅力,现代诗歌虽不再严格受平仄限制,但节奏感和音韵美仍然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3047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