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诗歌与人生

全宋词收录柳永词作数量考析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5月03日 阅读:48 评论:0

柳永(约984年—约1053年),字耆卿,原名三变,后改名永,因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,是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,他的词作以通俗流畅、情感真挚著称,对宋词的发展影响深远,关于《全宋词》究竟收录了多少首柳永的词作,学界和读者仍存在一定争议,本文将从《全宋词》的编纂背景、柳永词作的流传情况、现存版本对比等方面,探讨《全宋词》中柳永词作的确切数量及其意义

全宋词收录柳永词作数量考析

一、《全宋词》的编纂与柳永词作的收录

《全宋词》是由著名学者唐圭璋先生编纂的宋词总集,初版于1940年,后经多次修订,成为研究宋词最重要的文献之一,该书广泛搜集宋代词人的作品,力求全面反映宋词的整体面貌,在收录柳永词作时,唐圭璋主要依据《乐章集》及其他宋代词选、笔记等文献进行整理。

据《全宋词》(中华书局1965年版)统计,柳永名下共收录词作213首,这一数字并非绝对,原因如下:

1、版本差异:不同版本的《乐章集》收录数量不一,如明代毛晋《宋六十名家词》本《乐章集》收词194首,而清代《四库全书》本则略有增补。

2、真伪考辨:部分词作是否确为柳永所作存在争议,如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等名篇虽广为流传,但个别学者认为可能系后人伪托。

3、辑佚补充:后世学者不断从宋代笔记、诗话等文献中发现柳永的佚词,如《全宋词补辑》中又增补数首。

柳永词作的确切数量需结合文献学与词学考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。

二、柳永词作的流传与散佚

柳永生前词名极盛,但由于其作品多写市井生活,甚至涉及歌妓情爱,曾被士大夫阶层视为“俚俗”,导致部分作品未能完整保存,宋代文献如《碧鸡漫志》《避暑录话》等均提及柳永词流传极广,但散佚亦多。

1、宋代词选的收录

- 《乐府雅词》收柳词数首,但侧重雅正之作,许多俗词未被收录。

- 《花庵词选》《草堂诗余》等选本亦仅录部分名篇,未能反映柳词全貌。

2、明清时期的整理

- 明代毛晋刊刻《乐章集》,成为后世研究柳词的重要底本。

- 清代《四库全书》对柳词有所增补,但仍存在遗漏。

3、近代学者的辑佚

- 唐圭璋《全宋词》在毛晋本基础上广搜文献,使柳词数量突破200首。

- 当代学者如孔凡礼《全宋词补辑》又发现若干佚词,进一步丰富了柳永的词作库。

由此可见,柳永词作的数量并非固定不变,而是随着文献发掘与考证的深入而动态调整。

三、柳永词作的数量争议

尽管《全宋词》标榜“全”,但关于柳永词作的数量仍存在不同说法:

1、213首说

以唐圭璋《全宋词》1965年版为准,共录柳词213首,是目前最通行的说法。

2、210首说

部分学者认为其中3首(如《玉女摇仙佩·飞琼伴侣》)可能非柳永所作,故主张210首。

3、220首以上说

近年有研究者从宋代笔记、地方志等文献中辑出数首佚词,认为总数应超过220首。

这些争议反映了词学研究的复杂性,也说明柳永词作的整理仍需进一步考证。

四、柳永词作的价值与影响

无论具体数量如何,柳永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,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:

1、拓展词体题材

- 柳永将词从士大夫的宴饮之作扩展至市井生活,如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描绘都市繁华,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写离别之情,均开一代新风。

2、创新词调与慢词

- 柳永是宋代最早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,如《八声甘州》《戚氏》等,丰富了词的格律形式。

3、语言通俗化

- 柳词语言浅近,善用白描,如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”(《雨霖铃》),使其作品广为传唱。

4、对后世的影响

- 苏轼、秦观、周邦彦等均受其影响,甚至金元戏曲、明清小说中亦常见化用柳词的现象。

五、结语

《全宋词》收录柳永词作213首,是目前学界较为认可的数字,但由于版本差异、真伪考辨及辑佚工作的推进,这一数量仍可能调整,柳永的词作不仅在数量上占据重要地位,更在质量上开创了宋词的新格局,随着文献发掘与研究的深入,我们或许能更全面地认识这位“凡有井水处,皆能歌柳词”的伟大词人。

参考文献

1、唐圭璋编,《全宋词》,中华书局,1965年。

2、薛瑞生,《柳永词选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5年。

3、孔凡礼,《全宋词补辑》,中华书局,1981年。

4、王兆鹏,《唐宋词史论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0年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3262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