衰亡是自然规律,是人世间看不透的流转。诗歌中常以此为题材,表达对生命及时空变化的思考。这篇文章将带您欣赏各个时期的诗人们对衰亡的同情、哀悼和思考。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之一,《离骚》描绘了屈原的自省和对人生的思考。其中,“欢”和“合”是“悲”和“离”的暗示,屈原在思考人生中,对于生命的短暂与失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。
“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又上心头。”辛弃疾的这首《早逝》正是以此言悼念自己好友陆游。那年,他二十六岁。如饮长江水,此恨无穷。
“一声梧叶一声秋,一点芙蓉一点愁。三十年来在江北,多少惆怅清江流。”暮色中的江水,让张志和想起了往事、惆怅岁月。时光如同河水一般匆匆流逝,没了。独立叹息的人,却看透了人间百态。
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”小楼上独自疏影,想起了往事,叹息着人生的短暂。那一刻,李贺的心灵萦绕着充满叹息的哀伤, 印藏着万千壮怀。
“所以常调弦管,忘房红幕孀。平明寄酒不曾发,徐步直上青云梯。”这是苏轼在离开城市之后,寄托感伤之情之后,在壮丽美景之中留下的一首诗,描绘了他的悲壮而毫不消沉,松柏生长,仍将枝繁叶茂。
这些诗句,并不是只有在衰亡、离别、失落时候,才会流淌出来。不是吗?这个时光,就那么从指尖沙沙滑过。有多少尘埃消逝,有多少故人离去,有多少爱恋黯然属于往事。在人生纷繁的印记中,唯有诗歌,能够在短暂的人生中寄托一份不灭的精神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37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5-10-16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3-05-25im
2023-05-25im
2025-01-19im
2025-04-18im
2025-04-17im
2025-04-18im
2023-06-16im
2025-01-16im
2023-06-04im
2023-05-25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