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和政治家,他不仅在诗词、散文、书画等方面成就卓著,而且在治学方法上也有独到的见解,苏轼的读书观强调“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”,并注重熟读深思、学以致用,本文将详细探讨苏轼的读书要求,分析其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。

一、博观约取:广泛阅读与精要提炼
苏轼认为,读书首先要“博观”,即广泛涉猎各类书籍,拓展知识面,他在《答张琥书》中写道:“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。”意思是说,读书要广泛,但最终要提炼精华,不能囫囵吞枣,这一观点与孔子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的思想一脉相承,强调读书既要广博,又要深入。
苏轼的阅读范围极广,不仅精通儒家经典,还涉猎佛、道、史、子、集等各类书籍,他曾说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在他看来,即使是同一本书,反复阅读也能不断获得新的理解,苏轼还强调读书不应局限于某一学派或某一领域,而应兼收并蓄,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。
“约取”是苏轼读书方法的关键,他认为,读书不能贪多求快,而应有所选择,取其精华,他在《日喻》中举例说,有人读《庄子》只记住一些华丽的词句,却不理解其深意,这是“买椟还珠”,苏轼主张读书要抓住核心思想,而非死记硬背。
二、熟读深思:反复研读与独立思考
苏轼特别强调“熟读”与“深思”的结合,他认为,读书不能流于表面,而应反复咀嚼,深入思考,才能真正掌握知识。
1. 熟读:反复研读,直至融会贯通
苏轼在《与王庠书》中提到:“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他认为,经典著作需要反复阅读,才能理解其深意,他读《汉书》时,曾抄写三遍,以加深记忆,这种“抄读法”不仅帮助他记忆,更让他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。
苏轼反对盲目崇拜权威,主张独立思考,他在《贾谊论》中批评贾谊“不善处穷”,认为读书人应当既能学习古人智慧,又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,苏轼本人的文章常常引经据典,但并不拘泥于传统解释,而是结合现实提出新见解,他在解读《论语》时,常常结合自己的经历,赋予经典新的含义。
三、学以致用:读书与实践相结合
苏轼认为,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,他反对空谈理论,强调学问必须服务于现实生活。
苏轼在《教战守策》中提出,读书人应当关注社会现实,学以致用,他自己在政治生涯中,无论是治理杭州、徐州,还是贬谪黄州、惠州,都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,如兴修水利、改善民生等,他的《东坡志林》记录了许多读书心得与生活智慧,体现了“知行合一”的思想。
苏轼认为,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,更是修身养性的过程,他在《上神宗皇帝书》中说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品格,使人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豁达心态,苏轼本人历经政治挫折,却始终乐观豁达,正是得益于他深厚的学问修养。
四、苏轼读书方法对后世的影响
苏轼的读书观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,尤其是“博观约取”和“熟读深思”的方法,成为中国传统治学的重要原则。
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倡“循序渐进,熟读精思”,与苏轼的读书观有相似之处,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倡导“知行合一”,也与苏轼的学以致用思想相呼应,清代学者顾炎武在《日知录》中强调广泛阅读与独立思考,同样受到苏轼的影响。
苏轼的读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借鉴意义:
广泛阅读与深度学习相结合:现代教育往往强调应试,忽视广泛阅读,而苏轼的方法提醒我们,真正的学问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理解。
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:苏轼反对盲从权威,鼓励独立思考,这对培养现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启示。
学以致用,知行合一:苏轼强调读书要服务于实践,这对现代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。
苏轼的读书要求可以概括为“博观约取、熟读深思、学以致用”,他主张广泛阅读,但更强调提炼精华;提倡反复研读,但更注重独立思考;鼓励学习经典,但更重视实践运用,这些方法不仅成就了苏轼的文学与思想高度,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智慧,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苏轼的读书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快速阅读的时代,如何真正有效地学习和思考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4101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5-10-28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05-02im
2025-01-15im
2025-05-04im
2025-04-27im
2025-05-05im
2025-04-23im
2025-04-29im
2025-05-04im
2025-05-04im
2025-05-04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