琅玡(或作“琅玕”)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,常见于诗词歌赋,用以形容美玉、珠玉或珍贵之物,许多读者在面对这个词时,常常困惑于其正确读音及含义,本文将围绕“怎么读琅玡”这一核心问题,从音韵学、文学意象及文化背景三个层面展开探讨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古典词汇的魅力。 一、琅玡的读音考辨 “琅玡”在古籍中常有两种写法: 琅玡(láng yá):指地名,如山东琅玡山,秦始皇曾在此刻石纪功。 琅玕(láng gān):指美玉或珠玉,常见于诗词,如李白的“琅玕生高山,芝英耀朱堂”。 本文主要讨论“琅玕”这一意象的读音及文学意义。 “琅玕”读作láng gān, 琅(láng):意为美玉,或形容声音清脆如玉相击。 玕(gān):指似玉的美石,或珠玉的光泽。 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“玕”被解释为“美石似玉者”,而“琅”则与“琅琊”相关,但“琅玕”合用时多指珠玉之美。 由于“玕”字较为生僻,许多人误读为“láng gàn”或“láng yá”,甚至混淆“琅玡”与“琅玕”,这种误读源于: - 现代汉语中“玕”字使用频率低,许多人未系统学习其正确发音。 - “琅玡”作为地名更广为人知,导致“琅玕”被误读。 掌握“琅玕”的正确读音(láng gān)是理解其文学内涵的第一步。 二、琅玕的文学意象 “琅玕”在古代文学中不仅是美玉的代称,更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,常见于诗词、赋文及神话传说。 在儒家文化中,玉象征君子的德行,而“琅玕”作为美玉的一种,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的品格。 - 杜甫《赠李白》:“未就丹砂愧葛洪,琅玕满把意无穷。” - 苏轼《和陶拟古》:“琅玕在何处,千载空悠悠。” 这些诗句均以“琅玕”暗喻高洁之士的志向与情操。 在道教和神话传说中,“琅玕”常被视为仙家宝物。 - 《山海经》记载:“昆仑之丘,有木焉,其状如棠,黄华赤实,其味如李而无核,名曰沙棠,可以御水……琅玕树在其西。” - 李白《古风》:“仙人骑彩凤,昨下阆风岑,海水三清浅,桃源一见寻,遗我绿玉杯,兼之紫琼琴,杯以倾美酒,琴以闲素心。” 这里的“琅玕”不仅是实物,更象征着超越凡尘的仙家境界。 “琅玕”在爱情诗中也常被用作信物或思念的象征,如: - 李商隐《无题》:“飒飒东风细雨来,芙蓉塘外有轻雷,金蟾啮锁烧香入,玉虎牵丝汲井回,贾氏窥帘韩掾少,宓妃留枕魏王才,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。” 玉虎牵丝”暗喻“琅玕”般珍贵的感情,表达深沉的思念。 三、琅玕的文化背景 中国自古有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传统,而“琅玕”作为玉的一种,深受儒家“温润如玉”思想的影响,古人认为,玉的质地象征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五种品德,琅玕”在文学中不仅是物质存在,更是精神象征。 在道教文化中,“琅玕”常与“琼枝”“瑶草”并列,被视为长生不老的仙药,抱朴子》记载:“琅玕之树,生于昆仑,食之不死。”这种观念影响了后世文学对“琅玕”的浪漫化描写。 唐宋以后,“琅玕”成为文人案头清供、书画题咏的常见意象,如宋代米芾的书法作品中常以“琅玕”喻指笔墨的精妙,清代郑板桥的竹画题诗亦云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,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琅玕”般的坚韧成为文人精神的写照。 四、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“琅玕” 在阅读古典文献时,需根据语境区分“琅玕”是指实物美玉,还是象征高洁、仙境或爱情。 - 若出现在山水诗中,可能指自然界的珠玉之美。 - 若出现在爱情诗中,则可能象征珍贵的情感。 推荐阅读以下包含“琅玕”的经典作品: - 李白《古风》 - 杜甫《赠李白》 - 李商隐《无题》 - 苏轼《和陶拟古》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,可以更深刻地体会“琅玕”的文学魅力。 在写作或朗诵时,应注意: - 读音准确:láng gān,而非láng yá或láng gàn。 - 避免与“琅琊”混淆,后者是地名(如山东琅琊)。 “琅玕”作为古典文学中的瑰丽词汇,不仅音韵优美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,从读音辨析到文学意象,再到文化背景,理解“琅玕”需要多角度的探索,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正确掌握“怎么读琅玕”,并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更深入地感受这一词汇的独特魅力。**1. 琅玡的两种常见写法
**2. 琅玕的正确读音
**3. 常见误读及原因
**1. 象征高洁与品德
**2. 仙境与神话中的琅玕
**3. 爱情与思念的寄托
**1. 玉文化的影响
**2. 道教与长生观念
**3. 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
**1. 结合上下文判断词义
**2. 学习相关诗词加深理解
**3. 避免误读与误用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4122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3-10-07im
2025-04-18im
2023-05-28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5-26im
2025-04-17im
2025-04-18im
2025-04-18im
2025-04-19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