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秋色里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5月04日 阅读:46 评论:0

什么秋色里

秋色是什么?这问题乍看简单,却难以一言蔽,古人云"一叶知秋",今人却说"层林尽染",各有所见,各执一词,我常立于窗前,看那院中老槐,叶子由绿转黄,由黄而褐,终至飘零,这过程缓慢而坚决,仿佛一场无声的宣告,秋色里究竟藏着什么?是衰败,是收获,是离别,还是新生?或许都是,又或许都不是。

城市里的秋色总显得局促,高楼间的几株行道树,叶子黄了,便有人驻足拍照;黄叶落了,便有清洁工匆匆扫去,这秋色像是被驯养的野兽,温顺而不具威胁,人们谈论秋色,如同谈论天气,不过是寒暄的谈资,真正的秋色,当在郊野,在山林,在那些不受拘束的地方,那里的秋色是放肆的,是铺天盖地的,是不容忽视的存在。

我曾在深秋时节去过一次西山,山道蜿蜒,两侧枫树如火,银杏如金,松柏依旧苍翠,这色彩的盛宴令人目眩,却又在某个瞬间令人心生悲凉,秋色里分明有着某种告别的意味——与夏日的热烈告别,与生命的繁盛告别,那些绚丽的色彩,不过是临终前最后的绽放,这般想着,便觉得眼前的景色既壮美又残酷。

秋色因人而异,农人眼中的秋色是金黄的稻浪,是沉甸甸的果实,是一年辛劳的回报,诗人眼中的秋色是"枯藤老树昏鸦"的萧索,是"月落乌啼霜满天"的凄清,孩童眼中的秋色则是可以追逐嬉戏的落叶堆,是可以收集把玩的各色果实,同一片秋色,映在不同人眼中,竟有如此悬殊的样貌。

我认识一位老画家,专攻山水,他说画秋景最难,因为"秋色太真",春日可虚,夏日可实,冬日可简,唯独秋日,少一分则不足,多一分则过火,他作画时常在画案前枯坐半日,只为调出一抹恰如其分的秋色,那颜色既不能太艳,艳则俗;也不能太淡,淡则寡,须得在艳与淡之间,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,这平衡点是什么?老画家说不清,只说"画到对时,自然知道"。

秋色里藏着时间的密码,清晨的秋色带着露水的清冽,正午的秋色披着阳光的温暖,傍晚的秋色染着暮霭的朦胧,一日之间的变化尚且如此,更不必说从初秋到深秋的渐变,那些敏感的草木,仿佛接到了某种神秘的指令,在某一天突然开始变色,这指令是什么?是温度?是光照?还是某种我们尚未知晓的信号?科学或许能解释机理,却难以道尽其中的诗意。

秋色里有人生的况味,人到中年,方知秋色之妙,少年时爱春的萌动,青年时恋夏的热烈,及至中年,才懂得欣赏秋的深沉,这深沉不是暮气,而是历经繁华后的从容;不是衰败,而是成熟后的积淀,秋色教会我们接受失去,因为失去本身也是生命的一部分。

我见过一位老教授,退休后独居校园一隅,他的小院种了几株枫树,秋来时红叶满阶,他却从不打扫,问他缘故,他说:"叶子长在树上是一种美,落在地上是另一种美,为何要为了整洁牺牲美?"这话令我沉思良久,我们是否常常为了某种表面的秩序,而忽略了生命本真的状态?秋色里的凌乱,或许比我们精心维持的整齐更接近生命的真相。

秋色里还有孤独,不是寂寞的孤独,而是饱满的孤独,像一棵独立旷野的树,在秋阳下伸展枝桠,无惧也无求,这种孤独不寻求填补,因为它自身已是完整,现代人惧怕孤独,用各种喧嚣填满每一寸时光,却不知孤独恰是认识自我的最佳契机,在秋色的静谧中,我们或许能听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。

什么秋色里?秋色里有变幻的光影,有飘落的叶片,有渐凉的微风;有农人的喜悦,有文人的感伤,有学子的新程;有成熟的芬芳,有离别的惆怅,有沉淀的智慧,秋色是一个巨大的容器,盛放着自然界最丰富的色彩,也容纳着人类最复杂的情感。

我渐渐明白,追问"什么秋色里"本身就是一种秋的体验,正如我们无法用单一答案定义人生,也无法用简单词汇概括秋色,或许秋色的魅力正在于此——它拒绝被定义,它永远保留着一部分神秘,等待每个观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、去感受。

站在季节的门槛上回望,那些经历过的秋色已融入血脉,成为生命的一部分,而未来的秋色,依然充满未知的可能,什么秋色里?答案在风中飘荡,在叶间闪烁,在每个愿意驻足观察的人心中悄然生长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4372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