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的诗五首有哪些?经典名篇赏析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5月06日 阅读:108 评论:0

杜甫(712—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被后世尊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、忧国忧民著称,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,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,其中许多作品成为千古绝唱,本文将介绍杜甫的五首最具代表性的诗歌,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。

杜甫的诗五首有哪些?经典名篇赏析

一、《春望》——战乱中的家国情怀

原文:
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
赏析:

《春望》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年),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,杜甫被困长安,目睹国破家亡的惨状,写下这首充满悲愤之情的诗。

1、意象深沉:首联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以山河依旧、草木丛生的景象反衬战乱带来的荒凉。

2、情感真挚:颔联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运用拟人手法,表达诗人对时局的悲痛。

3、家国之思:颈联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写出战乱中亲人间音信难通的痛苦。

4、个人悲叹:尾联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刻画诗人因忧国忧民而衰老的形象。

这首诗展现了杜甫深沉的家国情怀,被誉为“诗史”之作。

二、《登高》——悲秋中的生命感慨

原文:
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赏析:

《登高》是杜甫晚年(约767年)在夔州所作,被明代胡应麟誉为“古今七言律诗第一”。

1、壮阔的秋景:首联和颔联描绘了夔州秋日的壮丽景象,但“猿啸哀”“落木萧萧”又透露出悲凉。

2、漂泊的悲苦:颈联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”概括了诗人漂泊异乡、年老多病的凄凉。

3、生命的无奈:尾联“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”写出诗人因贫病交加而无法借酒消愁的困境。

全诗情景交融,展现了杜甫晚年的孤独与沧桑。

三、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——忧民之心的体现

原文(节选):

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

茅飞渡江洒江郊,高者挂罥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

……

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

风雨不动安如山。

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

赏析:

此诗写于761年,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被秋风吹破,生活困顿,但他仍心系天下苍生。

1、写实手法:开篇描绘茅屋被毁的惨状,语言生动,富有画面感。

2、崇高理想:安得广厦千万间”展现了杜甫“推己及人”的博大胸怀。

3、牺牲精神:最后一句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”体现了诗人甘愿为百姓牺牲的高尚情操。

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生活的写照,更是他忧国忧民精神的集中体现。

四、《石壕吏》——战乱下的民间疾苦

原文(节选):

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

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

吏呼一何怒!妇啼一何苦!

……

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

赏析:

《石壕吏》是杜甫“三吏”之一,写于759年,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悲惨遭遇。

1、叙事性强:全诗以第一人称视角,记录官吏夜间抓壮丁的残酷现实。

2、人物刻画:老妇的哭诉、官吏的凶狠,生动展现了战乱中人民的苦难。

3、批判现实:诗中未直接评论,但通过细节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。

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,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。

五、《蜀相》——对历史人物的追思

原文:

丞相祠堂何处寻?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
赏析:

《蜀相》写于760年,杜甫游览成都武侯祠时所作,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。

1、写景抒情:前两联描绘武侯祠的肃穆景象,渲染悲凉氛围。

2、历史追思:颈联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功绩,赞扬其忠诚与智慧。

3、个人寄托:尾联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既是对诸葛亮的惋惜,也暗含杜甫自己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。

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,也寄托了他的家国情怀。

杜甫的五首代表作——《春望》《登高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《石壕吏》《蜀相》,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境界,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,更是一位心系苍生的思想家,他的诗作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,值得我们反复品读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6309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扫码二维码

    获取最新动态

  •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