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《八声甘州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》,颙望”一词较为生僻,容易读错,正确的读音为:
“颙”(yóng)意为“仰慕、仰望”,而非“禺”(yú)或“禺页”(yú yè)等误读。
柳永《八声甘州》下阕:
“想佳人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
争知我,倚阑干处,正恁凝愁。”
此词写羁旅漂泊之愁,词人登高望远,思念故乡与佳人,而“想佳人妆楼颙望”一句,则从对方视角切入,想象远方的女子在妆楼上翘首期盼自己的归来,却一次次误认归舟,徒增怅惘。
“颙望”二字,生动描绘了女子凝神远眺、殷切期盼的神态,使画面极具感染力。
“颙”由“禺”(yú)和“页”(头部相关)组成,本义为“大头”,后引申为“庄重、仰望”之意。
由于“颙”字不常见,许多人误读为:
正确读音应为 “yóng wàng”,需特别注意。
“颙望”在诗词中常与“登高怀远”“闺怨思人”相关,营造出一种深情而怅惘的意境。
“想佳人妆楼颙望”一句,以对面着笔(即“对写法”),不直接写自己思乡,而是想象对方如何思念自己,使情感更加深沉。
“梳洗罢,独倚望江楼,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,肠断白蘋洲。”
虽未用“颙望”二字,但“独倚望江楼”与之意境相通,均写女子盼归的痴情与失落。
“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,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
虽未直接使用“颙望”,但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可视为一种极致的期盼与等待,与“颙望”的执着相呼应。
尽管“颙望”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,但其意境仍可应用于文学创作或情感表达中。
在书信或深情告白中,可借用“颙望”表达长久的思念,如:
“自别后,我常颙望你所在的方向,盼你归来。”
“想佳人妆楼颙望”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词句,更承载着古人深沉的思念与期盼,理解其正确读音(yóng wàng)及背后的文化内涵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味。
在现代生活中,我们或许不再频繁使用“颙望”一词,但那份翘首以盼的情感,依然跨越千年,触动人心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6660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2025-10-22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