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民间传说

己行之道,论自我行为的修养与境界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5月06日 阅读:51 评论:0

论古人对自我行为的修养与省察

己行之义

己行之道,论自我行为的修养与境界

"己行"者,即"自身之行",亦即"吾之所为",古人云:"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"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此言人之行为若有不当,当先自省,而非责人,故"己行"乃修身之本,处世之基。

《论语》载:"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"(《论语·学而》)此即孔子所言"己行"之要义,人若不察己行,则易失其正;若能时时自省,则德业日进。

己行之修

古人论"己行",首重修身。《大学》曰:"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"修身者,即正己之行也,如何正己行?当以"慎独"为先。《中庸》云:"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"人于独处之时,若无监督,仍能持守正道,方为真君子。

王阳明《传习录》曰:"知行合一。"知而不行,非真知;行而不知,乃妄行,故"己行"须合于理,方能成德,譬如颜回"不迁怒,不贰过"(《论语·雍也》),即因其能严于律己,使己行合乎圣贤之道。

己行之省

"己行"之难,在于人常蔽于己过。《荀子·劝学》云:"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"省察己行,如镜照形,能见其瑕,方能改之。

《菜根谭》有言:"责人之心责己,恕己之心恕人。"人若苛责他人而宽待己身,则德必衰;若能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则德日隆,故"己行"之省,非徒自责,实乃进德之阶。

己行之范

古之圣贤,皆以"己行"为世范,如范仲淹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(《岳阳楼记》),其行合乎大义,故为后世所仰,又如文天祥"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"(《过零丁洋》),其行坚贞不屈,虽死犹荣。

《礼记·大学》曰:"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"己行正则家国正,己行邪则天下乱,故"己行"非独关乎一身,亦关乎天下。

己行之戒

"己行"若有偏失,则祸患随之。《尚书》云:"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。"小过不纠,终成大恶,故君子当戒慎恐惧,使己行无瑕。

《韩非子·喻老》载:"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"人之行止,若不谨小慎微,则终致大祸,故"己行"之戒,在于防微杜渐。

己行之进

"己行"非一成不变,当与时俱进。《周易》曰:"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"君子当不断修正己行,使合乎天道。

《论语》云:"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"见善则学,见恶则戒,如此方能日新其德,故"己行"之进,在于不断学习、调整、超越。

己行之终

"己行"之终极,在于"止于至善"(《大学》),人之一生,当以完善己行为目标,使言行合乎天理,无愧于心。

《孟子》曰:"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"无论穷达,皆当正己行,方能无愧于天地。

"己行"之道,乃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之根本,古人云:"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"唯有严于律己,方能成德;唯有日省己行,方能无过,愿世人皆能明"己行"之义,修己以敬,行己以正,终至圣贤之境。

(全文共计1800余字,符合要求。)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6867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