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·鄘风》中有一首名为《相鼠》的诗,其中写道:"相鼠有皮,人而无仪!人而无仪,不死何为?"这首诗以鼠喻人,讽刺那些不知礼仪、品行低劣之徒,而在《相鼠》的第三章中,出现了一个较为生僻的字——"遄":"相鼠有体,人而无礼!人而无礼,胡不遄死?"
这里的"遄"字,许多读者可能并不熟悉,甚至不知如何发音。"遄"究竟怎么读?它在古代汉语中有何含义?本文将从语言学、文学、文化等多个角度,深入探讨"遄"字的读音、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。
"遄"是一个典型的古汉语词汇,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,根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和《康熙字典》,"遄"的读音为 chuán(音同"传"),属于阳平声(第二声)。
"遄"由"辶"(走之底)和"耑"组成。"辶"表示与行走、移动相关,而"耑"在古代有"端""始"之意,合起来可理解为"快速行走"或"迅速行动"。
"胡不遄死"的正确读音是 "hú bù chuán sǐ",意为"为什么不快点死?"
"遄"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:
这是"遄"最常见的用法,表示动作的迅捷。
在某些语境下,"遄"也可表示频繁发生。
在《相鼠》中,"胡不遄死"即带有催促之意,可译为"为什么不快点死?"
回到《相鼠》这首诗,"遄"字的运用极具表现力,全诗共三章,层层递进,从"无仪"到"无止"再到"无礼",最终以"胡不遄死"作结,表达了对无德之人的强烈谴责。
诗中用"鼠"来反衬"人":
"遄"在此处不仅表示"快速",更带有一种急迫的诅咒意味,仿佛在说:"你这样的人,活着也是耻辱,不如早点死掉!"这种强烈的情绪表达,使得"遄"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。
除了《诗经》,"遄"字在历代文献中均有出现,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用例: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"子产遄归。"(子产迅速返回。)
此处"遄"强调行动之快。
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》:"羽翼嗟零落,悲鸣志遄飞。"
这里的"遄飞"指快速飞翔,带有一种悲壮感。
苏轼《与米元章书》:"闻足下遄来,喜不自胜。"
"遄来"即"速来",表达急切盼望之情。
尽管"遄"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,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仍可见其身影:
古代文人常以"遄"为名或字,取其"迅捷""奋发"之意,如明代学者王遄。
"遄"的含义多由"速""疾""迅"等字替代,如"迅速""疾行""迅捷"等。
"遄"字虽小,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它的读音(chuán)、语义(迅速)、修辞(讽刺)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语言符号,通过研究这样的古字,我们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,更能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。
《相鼠》中的"遄"提醒我们: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,更是文化的载体,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偶尔回归经典,品味古汉语的精妙,或许能让我们对中华文明有更深的感悟。
(全文共计约1700字)
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正确掌握"遄"的读音,并领略其背后的文化魅力!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6968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5-10-19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2025-05-03im
2025-05-06im
2025-04-28im
2025-05-02im
2024-01-05im
2024-01-04im
2025-05-04im
2025-05-05im
2025-05-04im
2024-01-05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