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相濡以沫"怎么读?——从读音到内涵,探寻这一成语的深刻意义
许多人在第一次看到"相濡以沫"这个成语时,可能会对它的读音产生疑问:"濡"字怎么读?"沫"又是什么意思?"相濡以沫"的正确读音是:
xiāng rú yǐ mò
这个成语出自《庄子·大宗师》,原指泉水干涸时,鱼儿用唾沫互相湿润以求生存,后比喻在困境中互相扶持、共渡难关的深厚情感,它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,更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关于互助、坚守与温情的深刻哲理。
"相濡以沫"最早见于《庄子·大宗师》:
"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"
这段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:泉水干涸后,鱼儿被困在陆地上,它们互相吐沫湿润对方,以求短暂存活,庄子认为,与其这样艰难地相依为命,不如在江湖中自由遨游,彼此相忘。
庄子的本意并非单纯赞美"相濡以沫"的温情,而是借此表达一种更高层次的哲学观:
后世在使用这一成语时,更多聚焦于"困境中的互助"这一层面,使其成为形容亲情、爱情或友情的经典表达。
尽管庄子原意带有一定的超脱色彩,但"相濡以沫"在文化传承中逐渐演变为对深厚情感的赞美。
在古代诗词和散文中,"相濡以沫"常被用来形容夫妻、朋友或亲人之间的不离不弃。
"相濡以沫"多用于描述:
前者更突出"用微薄之力互相支持",后者侧重"彼此依靠生存"。
"相濡以沫"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是因为它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种核心价值:
儒家强调"仁爱"与"忠恕","相濡以沫"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责任。
中国文化崇尚"自强不息",这一成语展现了在逆境中不放弃的精神。
与西方个人主义不同,中国社会更注重群体协作,"相濡以沫"正是这种精神的缩影。
"相濡以沫"的正确读音是"xiāng rú yǐ mò",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,从庄子的哲学寓言,到现代的情感象征,这个成语承载着中国人对互助、坚守与温情的理解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我们或许无法像庄子所说的那样"相忘于江湖",但至少可以在需要时"相濡以沫",让这个世界多一份温暖与力量。
(全文共计约1700字)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6975.html
文章来源:im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5-10-21im
2024-03-03im
2024-01-24im
2023-05-29im
2023-06-04im
2023-06-16im
2023-10-07im
2023-06-20im
2023-10-07im
2023-06-19im
2023-06-14i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