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民间传说

还得似樵渔怎么读?探寻古典诗词中的隐逸情怀

作者:im 时间:2025年05月07日 阅读:54 评论:0

一句诗引发的疑问

"还得似樵渔"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《终南别业》,全诗如下:

还得似樵渔怎么读?探寻古典诗词中的隐逸情怀

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
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
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。
还得似樵渔,终南有茅茨。

许多读者在第一次读到这句诗时,可能会产生疑问:"还得似樵渔"究竟是什么意思?该如何正确朗读和理解?本文将从字音、字义、文化背景及诗歌意境等方面,深入探讨这句诗的内涵,并借此窥见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。


"还得似樵渔"的正确读法

我们需要明确这句诗的读音和断句。

  1. 读音解析
    • 还(huán):此处读作"huán",意为"回归"或"仍然"。
    • 得(dé):表示"能够"或"可以"。
    • 似(sì):意为"像"或"如同"。
    • 樵(qiáo):指"樵夫",即砍柴的人。
    • 渔(yú):指"渔夫",即捕鱼的人。

"还得似樵渔"的正确读音是:huán dé sì qiáo yú

  1. 断句与节奏
    这句诗的节奏是"2-2-1"结构:

    还得 / 似 / 樵渔

    翻译成现代汉语,可以理解为:"仍然能够像樵夫和渔夫那样生活。"


诗句的深层含义

"还得似樵渔"不仅仅是字面上的"像樵夫和渔夫一样生活",它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——隐逸。

樵渔:古代隐士的象征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"樵夫"和"渔夫"常被视为隐士的象征。

  • 《楚辞·渔父》中的渔父劝屈原"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",展现了超脱世俗的智慧。
  • 《庄子·渔父》中的渔父形象,代表了道家"逍遥自在"的生活态度。

"樵渔"并非单纯指职业,而是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、亲近自然的隐逸生活。

王维的隐逸情怀

王维晚年笃信佛教,追求"禅意生活",他在终南山隐居,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。"还得似樵渔"正是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——即便身在官场,心灵仍能像樵夫渔夫一样自由。


古典诗词中的"樵渔"意象

"樵渔"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,成为文人表达隐逸情怀的重要符号。

  1. 柳宗元《江雪》

    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    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
    这里的"独钓"渔翁,象征着在孤独中坚守的高洁品格。

  2. 张志和《渔歌子》

    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流水鳜鱼肥。
    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

    这首词描绘了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,展现了隐逸之乐。

  3.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

    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
    虽然未直接提及"樵渔",但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与"樵渔"精神一脉相承。


现代人如何理解"还得似樵渔"?
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"还得似樵渔"所代表的隐逸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:

  1. 回归自然
    现代人长期被城市生活束缚,偶尔回归自然(如徒步、露营)能让人找回内心的平静。

  2. 简单生活
    物质丰富的时代,许多人开始追求"极简主义",这与"樵渔"所代表的朴素生活不谋而合。

  3. 心灵自由
    即便身处繁忙的工作中,仍可通过阅读、冥想等方式,让自己的心灵"似樵渔"般自由。


寻找内心的"樵渔"之境

"还得似樵渔"不仅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生活哲学,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都应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宁静,正如王维在终南山中找到的禅意,我们也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,寻得属于自己的"樵渔"之境。

或许,真正的隐逸,不在于远离尘世,而在于心灵的超脱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shuiwy.com/a/107194.html

文章来源:im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写春天的诗句 · 形容深爱的诗句 · 谜梦诗句 · 佳节 · 诗歌与人生 ·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Zblog-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联系V:1310111777